《楞严经》第二套:总论(义贯绪论)?4>
1、楞严论义论>《楞严经》第二套:总论,经第义贯绪论,套总讲题:《大佛顶首楞严经》。贯绪总论,楞严论义论>义贯绪论主讲:慧律法师主讲。经第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套总 2、贯绪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楞严论义论>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经第 3、套总我们要了解,贯绪识是楞严论义论>工具,问题不在识,经第问题在心迷跟悟。套总心迷了所有的问题都出来。 4、迷了,第八意识变成阿赖耶识;第七意识变成末那识,叫做染有我,强烈的执着一个我。第六意识叫做分别事识,它对外分别的,或者叫做五俱起识,跟着五识同时起来的,现在讲染污的。前五识看其实本来没有什么,它就是分别,可是加上染污就不得了了,看什么就执着什么,看什么就分别什么,所以,问题在第六、七、八意识,不是在前五识,问题在后面。 5、现在讲迷了,迷了以后看什么就是分别,第六意识分别;看什么、听到什么就是执着。晚上睡觉做梦,前六识不起作用,八识的种子影现起来,记忆影现起来就开始作梦,捡到钱、跑给人家追、爬山、吵架,有的人梦到佛、礼佛,那个我相没办法破。 1、相也不必破,是破那个见,但破于执,不是要你破这个相,相本来就空,不需要要破,花就是花,桌子就是桌子,电灯就是电灯,但破其见,不破其相,缘起是事实,同时不加注见,那么就入佛的清净心。前五识后面支配的是第六意识,染污的时候就分别事识、末那识、阿赖耶识。现在转过来说,大悟的时候呢。大悟的时候,有五识后面支持的第六意识就是妙观察,佛陀善于观察众生的根性。 2、第七意识转成平等性智,所以,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佛陀对待每一个众生都是如此的慈悲,如此的喜舍。转第八意识为大圆镜智。所以,佛陀每一个细胞都会放光。我们细胞里面有,里面有少许的部分叫做基因。 3、它排列组合,佛因为能够降伏这个身、心,身不杀盗淫,完全清净,不起贪嗔痴,他这个磁场完全能够控制,身心能大放光明,凡夫没办法。现在开始了解一下,为什么讲:性识周遍法界。意思是随你投胎之处,转识之处,其实清净自性本来就存在,他方世界只要业力相应,你就会去投胎转世,清净自性就跟在那边显现大悟的人,识存在,它的功能、关系是什么。注意听,这个是关键。 4、大悟之人,眼见一切相,不生不灭的清净自性就显现,了悟一切法都是虚妄不实的东西,见一切相,同时不执着,识就是性,方便说有二,其实是一,眼识同时就是见性;耳闻一切声,心如如不动,耳识显现,清净自性就显现。所以,禅宗里面讲:六根门头放光动地,就是这个道理。 5、你现在不要卡在一个观念说: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重点不在这里,在清净心和染污心,清净心统统转也没有东西可以转,转识成智不是转染污成清净,这个是方便说,染污自性本空叫做达妄本空,知真本有,没有东西转来转去的;转来转去不是如来藏性,清净自性本自不生,本来不灭,本来不出也不入,哪里有转东转西。是达妄本空。《楞严经》第二套:总论
义贯绪论?4>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大安法师2021新春开示:修心如牧牛
- 《楞严经》第十六套:?2>五十种阴魔
- 《楞严经》第十六套:?43>(五十种阴魔)慧律法师主讲
- 《楞严经》第十五套:?22>十习因、六交报、七趣轮回
- 诸佛境界,实是吾人各具境界
- 《楞严经》第二套:总论(义贯绪论)?15>
- 《楞严经》大纲(目次解说)19
- 《楞严经》第三套:经前十门?2>
- 净土正行,尤以念佛为首
- 《楞严经》第十六套:?40>(五十种阴魔)慧律法师主讲
- 《楞严经》第四套:破妄识无处(七处征心)?12>
- 《楞严经》第十四套:?11>(说禅那证位,令住圆定,直趣菩提)
- 只要往生极乐世界,再回来就很自在了
- 《楞严经》第十六套:?37>(五十种阴魔)慧律法师主讲
- 《楞严经》第十四套:?10>(说禅那证位,令住圆定,直趣菩提)
- 《大手印》浅析讲记(十)成佛的根本是什么?见到我们的本来面目:“本性一真法界”
- 忽然看见异相,这里头有魔也有圣境
- 《楞严经》第十六套:?34>五十种阴魔
- 《楞严经》第十二套:?18>说三摩中 二十五圣圆通 《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
- 《楞严经》第三套:经前十门?2>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