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第七套:十八界本如来藏 妙真如性?2>
1、楞严《楞严经》第七套:十八界本如来藏妙真如性讲题:《大佛顶首楞严经》。经第十八界本如来藏妙真如性:。套界 2、本藏主讲:慧律法师主讲。性>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楞严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经第 3、套界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一只手是本藏根,一只手是性>尘,如果我们拿一支笔,楞严沾墨汁,经第一点点放在两手中间,套界表示产生识;你现在把它合起来以后,本藏再把它分开来,性>墨汁会沾在两只手上各一面对不对。中间的墨汁就表示产生了识心。中间产生的识,一半跟着有知的根,一半跟着无知的尘,叫做离则两合;识心一个合于眼根,另外一个合于尘,这个比喻听得懂吗。离则两合,如果把这个根尘分开来,这个识心一半跑到根来,一半跑到尘来离则两合,两种合,一个合根,一个合尘,意思就岂有是理。 4、底下佛陀就评论了:体性杂乱了。眼识之体性,实在是变成很杂乱了合则中离,根尘相合,中间却意识心有裂缝;离则两合,把根、尘分开来,眼识却一边跑到根,一边跑到尘这个[杂]是对合则中离来说的;[乱]是对离则两合来说的。 5、合则中离,是眼根对色尘来讲的;离则两合,这个是对眼识来说的。再讲一遍:若兼二种,眼、色共生,合则中离,离则两合如果这个眼识是兼二种共生的眼根跟色尘来共同生出这个眼识,假设暂时允许你这样讲,毛病就出来了。合则中离,当眼根合于色尘,生在中间的眼识,变成有裂缝,有痕迹,裂缝的痕迹。 1、离则两合,如果把根跟尘分开来,因为识生在中间,这个识就会一个合于根,一个合于尘。所以,这个识心,眼识的体性就变成杂而且乱。 2、怎么可以成界呢。【此以上单根独尘,皆不能生识,转计和合而生。遂破云:若言兼眼根、色尘二种,共生汝识者,且问还是眼色相合而生耶】。 3、是眼根跟色尘相合而生呢。【还是眼色相离而生耶】。 4、到底是合生,还是有距离分开来。【此二句,上合离两字指眼色,下离合两字指眼识】。上面合则中离,这个是指眼根、色尘,底下离则两合,是在讲眼识。【若谓眼色,合并而生,则汝识半从根生,半从尘生,中间必有离缝,以不是整个生成。 5、如二物相合,合处有离缝也】;合的地方它就会有细缝,【若谓眼色】,眼根对色尘【离开而生】,如果说眼根对色尘是因为离开而生眼识,那么,【则汝识半是有知,半是无知,有知者合于眼,无知者合于色,遂成两合矣】。【体性杂乱者:指识之体性。《楞严经》第七套:十八界本如来藏 妙真如性?2>
《楞严经》第七套:十八界本如来藏 妙真如性?2>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临命终时剧烈的痛苦,把净业种子激活了
-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五)16---18慧律法师主讲
- 《楞严经》第四套:破妄识无处(七处征心)?7>
-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五)7---9慧律法师主讲
- 「多闻」比不上「反闻」
- 《楞严经》第四套:破妄识无处(七处征心)?9>
-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一)28---30慧律法师主讲
-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五)19---20慧律法师主讲
- 出家人为什么坚持上早晚课
- 「转」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及白话文
- 《金刚经》第一品 法会因由分
- 人生就是一场苦旅
- 思惟苦谛与调伏爱取是净土宗的必修
- 《楞严经》第四套:破妄识无处(七处征心)?22>
- 《金刚经》分段贯释——离寂静分第十一【上】
-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一)43---45慧律法师主讲
- 如何在寺院诗意地蹲茅坑
- 《楞严经》第四套:破妄识无处(七处征心)?33>
- 七佛传法偈,顿悟本心!
- 《金刚经》分段贯释——心具足分第十九【下】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