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行位的「行」指的是什么呢
十行位——言行者,行位进趣义。行位谓菩萨初心,行位虽具二利,行位然前信、行位住二位,行位利他未胜故。行位此位菩萨,行位空观既成,行位为进趣无上菩提故,行位从空出假,行位以诸善巧,行位度化有情,行位生起利他之妙行,行位以此成熟众生,行位庄严佛土,故名为「行」。 那么这个「行」指的是什么呢?就是一种进步。这个「行」为什么让他进步呢?就是说他生起了一种利他的妙行,当然包括了假观的智慧跟大悲心的结合。 那么「菩萨初心,虽具二利,然前信、住二位,利他未胜故」,十信位的菩萨,叫作自身难保,因为十信位菩萨的烦恼太重了,所以他利他的过程当中带有私心;十住位的菩萨是不屑跟众生搞在一起,因为他有禅定,他就会有一种洁癖,他不喜欢跟众生往来,所以他偏重空观,偏重自利,所以「信、住二位,利他未胜故」。 其实十住位是有能力利益他人,但是你要有缘遇到他。他在山中打坐,被你碰巧遇到了,他会加持你,但是他不主动,他不会说来到人世间,成立念佛堂,成立讲堂,为诸众生不请友,十住菩萨不会做这种事情,他不主动。 但是十行位的菩萨不一样了。他经过前面空观的十住,内心长养圣胎,到了十行位的时候,因为他因地的时候发过愿,所以我们发的愿可能刚开始没有作用,因为你烦恼粗重,有发和没有发差不多,但到了空观成就,烦恼脱落的时候,愿的力量就显现出来了。他就知道不能一直待在山上了,他开始从空出假,他的慈悲心把他带出来。这个时候,他就会广学一切的善巧,度化有情,生起利他的妙行。 这个时候做什么事呢?成熟众生,庄严净土。 他的生命只有两个目的:第一个,帮助一切有情,让他善根成熟。他用各式各样的方便,用言辞、用譬喻、用因缘说,让众生的善根成熟;第二个,他开始庄严净土了,他的佛国净土在十行位真实地开始庄严了。我们现在还不能讲庄严净土,我们现在叫积集资粮,为净土积集资粮,我们行布施叫作积集资粮,但是十行位的菩萨行布施,叫作庄严净土了,因为他是无漏的心。 我们来看看,它有十个阶位。 一、欢喜行。二、饶益行。三、无瞋恨行。四、无尽行。五、离癡乱行。六、善现行。七、无着行。八、尊重行。九、善法行。十、真实行。 十行位的菩萨,在《天台四教仪》上说,十住叫作住在佛家。当然佛家就是真如的空性。但是十行他不但住在佛家,他摄行佛事。这个摄行佛事在《楞严经》给他两句话来赞歎十行位的菩萨。它说十行位的菩萨有两种功德:第一个,具足妙德;第二个,十方随顺。 十行位的菩萨,第一个他有善巧的方便力;第二个他能够十方随顺。他有慈悲心恆顺众生,他能够随顺众生的根机,普门示现。当然他的普门示现,还不是真实的普门示现,真实的普门示现要到十地,任运的普门示现。但至少十行位的菩萨,已经开始从空性走出来面对众生了。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如何修得三十二相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一十三)云何现已灭?云何净诸觉?云何诸觉转?及转诸所作?
- 共读楞严开示(十)带妄显真
- 共读楞严开示(六十一)己三列上首名其名曰:大智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拘絺罗、富楼那弥多罗尼子、须菩提、优婆尼沙陀等,而为上首
- 有六种祸患会致钱财消散通往恶道
- 共读楞严开示(四百一十五)【讲义】辰二众生相续(分三) 已初六妄成就 二四生感应 三结成相续 今初
- 共读楞严开示(四百一十五)【讲义】辰二众生相续(分三) 已初六妄成就 二四生感应 三结成相续 今初
- 共读楞严开示(贰佰零一)复次,阿难!若此圆影,离灯别有,则合傍观,屏、帐、几、筵有圆影出?离见别有,应非眼瞩,云何眚人,目见圆影
- 为什么很多人很难相信净土法门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八十二)【讲义】阿难!譬如有人:劳倦则眠,睡熟便寤;览尘斯忆,失忆为忘。是其颠倒,生、住、异、灭,吸习中归
- 随机阅读
-
- 果报的轻重取决于心
- 共读楞严开示(四百零六)【讲义】所之一字,上下连带二能;能之一字,上下连带二所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六十)【讲义】是故当知:识阴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六十一)大慧,相续灭者,相续所因灭,则相续灭;所从灭及所缘灭,则相续灭。大慧,所以者何
- 寺院有哪些「职位」?「人事变动」分哪些程序
- 共读楞严开示(四百零七)【讲义】如是扰乱,相待生劳。劳久发尘,自相浑浊,由是引起,尘劳烦恼。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六十一)大慧,相续灭者,相续所因灭,则相续灭;所从灭及所缘灭,则相续灭。大慧,所以者何
- 共读楞严开示(四百零九)【讲义】起为世界,静成虚空,虚空为同,世界为异,彼无同异,真有为法。
- 非信不足启愿,非愿不足导行
- 共读楞严开示(四百一十一)【讲义】因空生摇,坚明立碍,彼金宝者,明觉立坚,故有金轮,保持国土。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八十六)大慧,譬如破瓶,不作瓶事;亦如焦种,不作芽事。如是大慧,若阴界入性,已灭、今灭、当灭,自心妄想见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四十)杂句非杂句。说句非说句。毗尼句非毗尼句。比丘句非比丘句。处句非处句。字句非字句。
- 心力跟佛力之间的桥樑
- 共读楞严开示(八十六)第七卷末,佛答妙禅那,因阿难白佛言:“我辈愚钝,好为多闻,于诸漏心,未求出离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四十五)【讲义】阿难!譬如有人:以清净目,观晴明空,惟一晴虚,迥无所有
- 共读楞严开示(四百三十五)【讲义】非苦、非集,非灭、非道,非智、非得。
- 末法时期,念佛以持名最为得力
- 共读楞伽开示5—— 楞伽经是禅宗的最高经典 楞伽法门开示的是性相二门
- 共读楞严开示(四百三十六)【讲义】非檀那,非尸罗,非毗梨耶、非羼提、非禅那、非般刺若、非波罗密多。
- 共读楞严开示(四百一十一)【讲义】因空生摇,坚明立碍,彼金宝者,明觉立坚,故有金轮,保持国土。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