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五十七)【讲义】巳五 识阴 (分三)午初 举喻合法 二 就喻详辨 三 结妄归真 今初
1、共读归共读楞严开示,楞严二佰五十七,开示【讲义】巳五识阴,佰讲分三,义巳喻合午初举喻合法二就喻详辨三结妄归真今初。识阴楞严经讲义是分午法喻圆瑛法师编写的,楞严经义贯成观法师编写的初举,这两部开示是详辨由台湾省高雄文殊讲堂慧律法师主讲。 2、结妄今初今天芯记禅院与大家继续共同学习高僧开示。共读归欢迎各位有学之士,楞严有修之仁者,开示各位高僧大德,佰讲开悟见性的义巳喻合仁者在评论区批评指正,指引教授,开示教导芯记禅院后学之人的学习感悟,悲悯在家学人,无善知识指导难免对经典望文生义,产生种种宗教妄想。 3、学“楞严楞伽”开示要用智慧,不能钻文字的牛角尖,不能被艰涩的文字转出烦恼来,要透过文字,见到文字背后的本来面目,见到真如佛性,见到我们人人本自具足的那个。学精典,体悟比理悟要重要得多。看《楞严经》你说记不住,其实没有人能记住。抓住里边的某句话成为你的生活指导,正好对应了你生活里边,你正好又执着了一件事、两件事,那么你看经典里边的某句话,正好一下子指导了你那件事。 4、那这句话你就记住了。[巳五识阴,分三,午初举喻合法二就喻详辨三结妄归真今初]。经文【阿难。 5、譬如有人:取频伽瓶,塞其两孔,满中擎空,千里远行,用饷他国】譬如有人取频伽瓶,频伽是共命之鸟,一身二个头;这个频伽瓶,有一瓶却开两孔,所以,盖子形状像频伽鸟,称为频伽瓶。塞其两孔,满中擎空,里面装着虚空【此显识阴即藏性。识即阿赖耶识】,第八意识,【以了别为义,能了别自分境故。以受、想、思】,受就是前五识;想就是第六意识,思就是第七意识。 1、【三阴,已分配前七识】,受就是指眼、耳、鼻、舌、身,前五识的感受;第六意识就是想,第七意识就是思,三阴已经分配前七识。【此当独指第八阿赖耶识。观本文之义,皆指第八识,以瓶外空喻藏性,瓶内空喻识性,祇因迷执成二,观下解自知瓶以频伽名者,频伽此译妙音鸟众生由业牵识走】,业牵着识,【如瓶擎空行。瓶塞两孔,喻众生起我、法二执;空分内、外】,我们现在也是,执着,就分成内四大、外四大,但是,我们很清楚,死了以后,我们这个色身的四大要交回大地。 2、这个世间是很公平的,如果你恐惧死亡,你必须要安慰自己、告诉自己,我们食衣住行,取之于大地,用之于大地,现在我们临命终要死亡了,我们又把这个元素回归到大地,其实是满公平的。你今天不管是吃素也好、吃水果、或者吃蔬菜,都从大地成长而来。 3、我们就以吃素来讲,统统来自于大地,取之于大地,新陈代谢,吸取能量,而维持了这个色身的生命,其实大地是我们的母亲,养活了我们;如果有一天我们离开这个世间,其实也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悲哀,只是四大分散,元素回归大地,它很公平,上苍对每一个人都非常公平。但问题就是说:佛法是心法,当你缘起了这个四大,你懂不懂得学佛。能不能破除对内的执着。能不能跟内外平等的心来相应。 4、这个是重点。如果我们生命一出生、一直无明、迷茫到死亡,到底我们所为何事。人的一辈子,他就是为了饮食、为了男女、为了繁衍后代,结束了一辈子的生老病死。 5、人之所以伟大在于他能够觉性、觉悟,能够学佛、能够超越一切表象,不为饮食困扰、不为男女困扰,而超越了一切假相。所以,当四大分散的时候,他完成了圆满。人为什么要学佛。就是迈向生命的圆满;要这样执着饮食跟男女,那就跟一般众生没有什么两样,跟昆虫也是这样子,从早上一直忙到晚上;从今年忙到明年,从明年忙到死亡因为我法二执阴隔了内跟外。二佰五十七【讲义】巳五 识阴
二佰五十七【讲义】巳五 识阴 【标】分三午初 举喻合法 二 就喻详辨 三 结妄归真 今初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有位老和尚走几步路,就把《华严经》念完了
- 《楞严经》第七套:五阴本如来藏妙真如性?3>
- 《楞严经》破色阴有这四种
- 《楞严经》第五套:十番显见?4>
- 不能忽略权法的重要
- 《楞严经》第三套:经前十门?11>
- 《楞严经》第二套:总论(义贯绪论)?3>
- 《大手印》浅析讲记(六十)真心无相必由事相来显
- 龙树菩萨:十二礼偈
- 《楞严经》第三套:经前十门?8>
- 《大手印》浅析讲记(六十七)离妄念无为而住即智慧光明
- 《大手印》浅析讲记(八十五)认识到妄心起处就是真心这就站稳脚跟了
- 念佛乃诸法之要,孝养为百行之先
- 《大手印》浅析讲记(十九)绵密保任,做功夫除习气
- 《楞严经》第三套:经前十门?6>
- 《楞严经》破色阴有这四种
- 欢喜心扫塔礼塔之殊胜功德
- 《楞严经》第七套:十二处本如来藏 妙真如性?3>
- 《楞严经》第三套:经前十门?16>
- 《大手印》浅析讲记(十九)绵密保任,做功夫除习气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