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修行实践

为何要观安乐国菩萨功德

次观安乐国诸大菩萨四种庄严功德成就。为何

为何要观安乐国菩萨功德

问曰:观如来庄严功德,观安功德何所阙少,乐国复须观菩萨功德耶?

答曰:如有明君,菩萨则有贤臣,为何尧舜之称无为,观安功德是乐国其比也。若使但有如来法王,菩萨而无大菩萨法臣于翼赞道,为何岂足云满。观安功德亦如薪借小,乐国则火不大。菩萨如经言:阿弥陀佛国有无量无边诸大菩萨,为何如观世音、观安功德大势至等,乐国皆当一生于他方次补佛处。若人称名忆念者、归依者、观察者,如《法华经·普门品》说,无愿不满。然菩萨爱乐功德,如海吞流,无止足情。亦如释迦牟尼如来,闻一目暗比丘吁言:「谁爱功德,为我维针?」尔时,如来从禅定起,来到其所,语言:「我爱福德。」遂为其维针。尔时,失明比丘暗闻佛语声,惊喜交集,白佛言:「世尊!世尊功德犹未满耶?」佛报言:「我功德圆满,无所复须。但我此身从功德生,知功德恩分故,是故言爱。」如所问观佛功德,实无愿不充,所以复观菩萨功德者,有如上种种义故耳。——昙鸾大师《往生论注》

下面就观极乐世界诸大菩萨的四种功德成就。从经典当中我们知道,极乐世界的这些菩萨们,其自证功德、利他功德无量无边。其心广大,犹如大海;菩提高广,犹如须弥;其心洁白,犹如雪山;处世不染,犹如莲华;世法不着,犹如风……表述了很多这些菩萨的功德。经典当中说,就是百千万劫这么长的时间来称扬赞歎极乐世界的菩萨的功德,穷劫难尽。在这些菩萨的功德海中就概述了四种,来给我们作介绍。

这里,昙鸾法师有一个问题施设。就说前面观察阿弥陀佛功德庄严,那是教主,教主功德介绍了,还有什么阙少呢?为什么还要继续观菩萨功德呢?

回答是:就好像世间有明君,有一个好的皇帝,必然就有辅翼他的贤明的大臣。像中国上古的尧舜——一个唐尧,一个虞舜,他们治理天下有个特点,是「垂衣裳而天下治」。就是他能做到无为,无为来自什么?他治理天下是首先治理自己当下这颗心。《大禹谟》十六字心诀就是「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就是这个心法。

但是治理天下毕竟要做很多事情,要无不为,那无不为,谁来做呢?作为天子可以无为,作为大臣就要有所为。那有所为,就得要有贤臣。天下禅让给虞舜,虞舜马上就任命了二十二位大臣。其中,禹就是叫百官长,就是所有的官是由他来总理的,大禹。像弃是主管农业,契是主管教育的,皋陶是主管刑法、司法的,益是主管山林河泽和鸟兽的,夔是主管音乐教化的。每个地方都有大臣来分管,所以天下大治。

用这个来比喻,如果极乐世界只有阿弥陀法王,而没有大菩萨法臣,那对于度化众生的佛事就很难称为圆满了。这好像柴薪小,火就不大;柴薪多,火才燃得旺。大菩萨、一生补处的数量很多,那是无量无数阿僧祇说了,于是他度化众生的事业就做得大了。

就像《无量寿经》所说,阿弥陀佛的剎土有无量无边的诸大菩萨,其中多有一生补处——都是一生补处菩萨,像观世音、大势至这些。一生补处,就是转身就可以在他方世界去补佛位的。这些大菩萨,如果有人称名忆念、归依、观察,都能满足一切的愿望。这些大菩萨,他们还是在极乐世界继续修道,积功累德,所以他们好乐功德就好像大海吞纳江河湖泊的水流一样,没有终止的时候。

这就举一个例子,说有一个瞎眼的比丘,他要补衣服。针线穿不过去,他就呼喊:「谁爱功德,为我穿针?」当时释迦牟尼佛在禅定当中听到了,就从禅定起来,来到这个比丘的地方,说:「我爱福德。」就给他穿针。当时这个失明的比丘一听,哦,很熟悉,是佛的声音!惊喜交集,就对佛说:「世尊,世尊功德还没有圆满吗?」佛说:「我功德已然圆满,并不需要再积功德。但我这个佛身是从无量功德所生起来的,是知道功德的恩德,所以成佛之后还说爱乐这个功德。」成佛了还要去做这个修行福德的事情。从这个来说,极乐世界的菩萨功德,继续在积功累德,亦复如是。

分享到:

京ICP备2024096807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