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佛派传承

《楞严经》第七套:十二处本如来藏 妙真如性?3>

《楞严经》第七套:十二处本如来藏 妙真如性?3>

1、楞严《楞严经》第七套:十二处本如来藏妙真如性讲题:《大佛顶首楞严经》。经第十二处本如来藏妙真如性:。套处主讲:慧律法师主讲。本藏

《楞严经》第七套:十二处本如来藏 妙真如性?3>

2、性>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楞严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经第

3、套处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本藏《楞严经义贯》619页,性>第三节十二处本如来藏。楞严经文,经第【复次,套处阿难,本藏云何十二处本如来藏妙真如性诠论:佛为[迷色]重于[迷心]的性>众生,开色法为十一个,五根、六尘,而将心法合为一个意根,也就是多讨论色法,少谈论心法。共十二法,称为十二处。

4、照权教及相宗所说,权教就是不究竟,暂时方便教;相宗就是指唯识。按照权教及相宗所说,这个都是一时方便。说:根一定是在内,而尘一定是在外的。且[入]有二种:。

5、一、[取境]之时为以根入尘;当我们执着这个境界的时候,根为能缘,尘是所缘,所以,由根来入尘。二、[受境],或受尘,时,为以尘入根。尘变成能入,根就变成所入。故根或尘都可说是能入或者是所入,所以根、尘都叫作[入]。

《楞严经》第七套:十二处本如来藏 妙真如性?3>

1、下文说根尘同源、缚脱无二,同归藏性,如是发明便得无上解脱。也就是说,你只要了解,能缘跟所缘其实是共一颗心性,分别只是分别你自己的心而已,因为我们执着,所以把这个内外隔开来,其实内跟外是一体的,因为都是空,内空、外空本来无二空;佛性、法性本来无二性,都是同一性。

2、眼色处本如来藏。经文,【阿难,汝且观此祇陀树林及诸泉池此等为是色生眼见阿难,若复眼根生色相者,见空非色,色性应销,销则显发一切都无;色相既无若复色尘生眼见者,观空非色,见即销亡,亡则都无,谁明空、色注释,【色生眼见】:佛陀把从根还是从色尘来告诉阿难、众生,一切法其实本自无生,生只是幻,它是无自性的。所以,分开二边来剖析,到底是色生眼见,还是眼生色相呢。

3、分开来讨论。一分开讨论就会发现,一切法无生。

4、[色][眼见],眼根的能见之性。此谓,是从色尘生出眼根能见之性的呢。

5、还是从眼根生出所见的色相。【见空非色,色性应销】:[见空],当眼见到虚空的时候。[非色],虚空是非有色相的。此谓,若眼见空之时,则非有色相,根尘相接所生之色相既是无,则生色之性应即销亡。

分享到:

京ICP备2024096807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