捨命不一定解脱,可能还会随业受生
汝将谓捨命便解脱乎。捨命随业受生不知识随业牵,不定又复受生。解脱驴女马女,捨命随业受生亦未可知。不定欲复得人女之身,解脱恐未有此之大幸。捨命随业受生纵令复得人女,不定或得为男,解脱或为人王、捨命随业受生天王,不定安保其能遇佛法而信受也。解脱又安保其于佛法中,捨命随业受生又复遇此即生了脱之净土法门也。不定纵令能遇,解脱何若今生忍耐住世,报尽即生西方之为愈也。——《与徐福贤女士书》 你不要以为你捨命自杀就是解脱了,没有这样的事。要知道这个神识——阿赖耶识,是随着业力的牵引,又会受生的。 佛陀在世的时候,就有一个女人,她就觉得生活太痛苦了,就想得解脱,她就想自杀得解脱。佛就给她讲一个比喻,你看那条老黄牛,它负重,拖了很重的车子在后面,它是不堪拉得动,它就觉得很苦,它就想自裁——撞死,来解脱这样的痛苦。但是不知道它做牛负重的这个业解脱不了,它转生还是一头牛,还要负重。这个业力,你是摆脱不了的。随着你的业力的牵引,又在轮迴里面,得到另一个生命载体。 你今生还作为人,作为人女,下一辈子也可能成为驴女、马女了,到畜生道里面去了,也未可知。如果你想在下一辈子得到人女这样的身份,恐怕没有这样的大荣幸了、大庆幸了。 这里指出一个基本的观念。印祖常常谈到,如果我们念佛不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下一辈子想得人身,是不可能的。佛陀也早就悬记,得人身者,如手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我们诸位一定要有自知之明,得人身的条件一定要持五戒,持好五戒,一定要奉行儒家的五常,仁义礼智信。那么五戒、五常,我们做得怎么样?我们做得有欠缺,说明人身是没有了。所以有一个基本的判断,得人身比往生极乐世界难。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容易,得人身难。因为得人身你要靠自己的力量,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靠阿弥陀佛的力量,得人身你还是苦不堪言,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横超三界。这个比较也是很不可思议的,所以我们要选择往生净土,这个易行的解脱之门。 那么你想自杀,纵令你下辈子得到人女的身份,或者借助你持戒念佛的功德,能转为男身,甚至得到人间国王的位置,甚至得到天上像四大天王、像忉利天王的位置,你就在这样的人天福报当中,你能保证你就能遇到佛法吗?遇到佛法就能相信,就能受持吗?又能保证在你的转生当中,能够遇到佛法当中最殊胜的净土法门,当生了生脱死的法门吗?这些层层的淘汰,那就是太不容易了。 所以今生不能完成往生净土的事情,一转生就基本上没有再遇净土法门,信受奉行成办道业的可能性。那么纵然下辈子遇到净土法门,在下辈子能够念佛求往生,那宁可在今生忍耐一切不如意的境况,住在这个世界,随分随力地过这个如梦如幻的一生,在这里好好念佛,求生极乐世界,到临命终时,蒙弥陀愿力加持,得生西方极乐世界,不是更好吗? 所以这是用一种究竟、了脱的抉择,来破斥她原来那种女人的这种情执所产生的一些似是而非的愚癡的见解,还是让她持戒念佛求生净土,不需要去出家。印祖一生是不大赞成女人出家的,连男同胞,男人出家,他也不是很赞成。印祖不赞成男子出家,他也是看到很多人出家,真的是赖佛偷生啊,狮子身上虫啊,很为可悲。但如果真正有善根的人出家,印祖也是很欢迎的。 所以印祖提出出家的两个条件,首先要发大菩提心,第二要有过人的天赋,这种人能够出家,越多越好。因为僧团是为住持法道而施设的,要荷担如来家业,要弘法利生的。能够起到这样作用的人,能出家,那当然多多益善。不能起到这个作用的,那还是在家修行来的好。这都是对出家这个事情,非常负责任的一种说法。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如何看待人间佛教与净土法门的关系
- 共读楞伽开示(九十九)丛林迷惑通,心量不现有。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零四)一一刹几尘,弓弓数有几?肘步拘楼舍,半由延由延?
- 共读楞伽开示(四十六)何故刹土化,相及诸外道? 云何无受次?何故名无受?
- 至今未受三皈五戒,这样算盲修瞎练吗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七十九)大慧,云何外道论恶见共?所谓自境界妄想见,不觉识自心所现,分齐不通。
- 共读楞伽开示(二十四)人无我与法无我
- 共读楞伽开示(二百三十六)复次大慧,菩萨摩诃萨建立智慧相住已,于上圣智三相当勤修学。何等为圣智三相当勤修学?
- 耶祇婆罗门受持五戒的因缘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三十九)记句非记句。一阐提句非一阐提句。女男不男句非女男不男句。味句非味句。事句非事句。身句非身句
- 随机阅读
-
- 至今未受三皈五戒,这样算盲修瞎练吗
- 净旻法师:“文殊菩萨成道日”!这是个无中生有的日子
- 共读楞伽开示(二百零二)大慧,是故欲得如来随入身者,当远离阴界入心因缘所作方便,生住灭妄想虚伪,唯心直进,观察无始虚伪过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六十六)如是,大慧,转识、藏识、真相若异者,藏识非因;若不异者,转识灭,藏识亦应灭,而自真相实不灭
- 这个功夫不要把它看简单了
- 共读楞伽开示(七)万法一如
- 共读楞伽开示(八十三)云何为化佛?云何报生佛?云可如如佛?云何智慧佛?云何于欲界,不成等正觉?何故色究竟,离欲得菩提?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七十七)大慧,此是过去、未来、现在诸如来应供等正觉,性自性第一义心。以性自性第一义心,成就如来世间、出世间
- 她曾四次见到虚云长老,晚年一心一意求生净土
- 切记!学佛的初步,一定要修这个法!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三十四)明句非明句、神通句非神通句。虚空句非虚空句。云句非云句。工巧伎术明处句、非工巧伎术明处句。风句非风句
- 别再说你努力,你那只是瞎忙
- 发起菩提心的两个因缘
- 共读楞伽开示(八十一)云何长苦仙?彼云何教授?如来云何于,一切时刹现,种种名色类,最胜子围绕?
- 共读楞伽开示(二百三十四)复次大慧,若菩萨摩诃萨,欲知自心现量,摄受及摄受者妄想境界,当离群聚、习俗、睡眠
- 净慧老和尚:这些都和人的寿命长短有直接关系
- 过年宴请宾客如何才最吉祥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八十四)大慧,彼若相续:若事、若生、若有;若涅槃、若道、若业、若果、若谛、破坏断灭论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五十四)大慧,现识及分别事识,此二坏不坏,相展转因。
- 共读楞伽开示(七)万法一如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