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判定罪业消灭的方法
甲三、种判罪除之相 我们看甲三的定罪「罪除之相」。 或觉心神恬旷;或觉智慧顿开;或处冗沓而触念皆通;或遇怨仇而回瞋作喜;或梦吐黑物;或梦往圣先贤,业消提携接引;或梦飞步太虚;或梦幢幡宝盖,种判种种胜事,定罪皆过消罪灭之象也。业消 透过前面的种判事忏跟理观的结合,我们有三种的定罪判定罪业消灭的方法,有下品、业消中品、种判上品。定罪 先看下品的业消罪灭之相。「或觉心神恬旷」,种判你拜忏以后感到内心寂静、定罪开阔,业消这个就是罪灭的一个徵兆,因为罪业是躁动不安的。你感到寂静、安稳、开阔,这是下品。 中品,它不但灭恶,还生善,就是还生起善根。「或觉智慧顿开」,你从今以后听闻佛法,心生法喜。你会出现法喜,表示你听懂了,你的慧根生起了。「或处冗沓而触念皆通」,你在这么多繁忙、障碍的人事当中,突然间左右逢源,顺逆自在。所以你不但是生起大乘善根,你还成就大乘的福德力。所以这个灭恶,还可以生善,触念皆通。 「或遇怨仇而回瞋作喜」,这个人本来是你的冤家,结果他看到你不但不生气,反而心生欢喜,这表示你这个人的慈悲心成就了,慈悲无障碍。慈悲心,也是属于菩提心的一种,大乘的善根的一种。「或梦吐黑物」,你在梦中吐出污秽的物,或者在梦中洗澡,这个都是表示你的生命产生重大转变,即将脱胎换骨。这个就是中品的功德,不但灭恶,还能够生起善根、福德。 第三种是最困难的,就是上品功德。它不是成就大乘善根,是成就大乘的功德。「或梦往圣先贤,提携接引」,你在梦中看到佛菩萨的开导。当然你能够梦到佛菩萨,表示你跟他已经怎么样?心心相印,感应道交,互相随顺,否则你是梦不到佛菩萨的。「或梦飞步太虚」,你梦到自己飞步于太虚空当中。这表示你这个大乘的功德相。「或梦幢幡宝盖」,在梦中见到清净庄严的三宝的庄严相。这也是大乘功德即将成就的相状。 总之,以上的下品、中品、上品的种种的胜事,都是「过消罪灭之象也」。 所以诸位,我们在拜忏的时候或者理观的时候,要注意你的梦境,在梦境当中来判定你的罪灭之相。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蕅祖大师开悟时的情景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六十三)阿难,此大讲堂洞开东方,日轮升天则有明曜;中夜黑月,云雾晦暝,则复昏暗;户牖之隙,则复见通
- 六祖和慧律法师开示《金刚经》第十一品 无为福胜分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六十四)汝见八种见精明性,当欲谁还?何以故?若还于明,则不明时无复见暗
- 果报有四种,有的是定,有的是不定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二十八)尔时世尊开示阿难及诸大众,欲令心入无生法忍。於师子座摩阿难顶,而告之言
- 六祖惠能 I 若起真正般若观照,一刹那间,妄念俱灭。若识自性,一悟即至佛地。
- 修心,就是抛弃欲望、放下心事的历练过程。
- 思惟苦谛与调伏爱取是净土宗的必修
- 佛说,修得慈悲心,福报自然来。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六十五)阿难言:我虽识此见性无还,云何得知是我真性?佛告阿难:吾今问汝:今汝未得无漏清净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五十七)晦昧为空,空晦暗中,结暗为色。色杂妄想,想相为身。聚缘内摇,趣外奔逸,混扰扰相以为心性
- 不买点供品,佛菩萨就不加持你了吗
- 佛说∶修佛,修的就是自身。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二十九)若汝执恡(吝)分别觉观所了知性必为心者,此心即应离诸一切色、香、味、触诸尘事业,别有全性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八十六)阿难言:必此妙见性非自然,我今发明是因缘生;心犹未明,咨询如来,是义云何合因缘性?
- 《金刚经》的法与非法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八十五)佛告阿难:我今如是开示方便,真实告汝,汝犹未悟,惑为自然!阿难,若必自然,自须甄明,有自然体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四十二)于是如来普告大众:若复众生,以摇动者名之为尘,以不住者名之为客。汝观阿难,头自摇动,见无所动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三十一)在学如何观真心本性以前,先要能观察及判别妄心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