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楞严开示(一百)汝之心灵一切明了,若汝现前所明了心实在身内,尔时先合了知内身
1、共读共读楞严开示,楞严灵切一百,开示汝之心灵一切明了,百汝若汝现前所明了心实在身内,明若明心尔时先合了知内身。汝现楞严经讲义是实身时先圆瑛法师编写的,楞严经义贯成观法师编写的内尔内身,这两部开示是合知由台湾省高雄文殊讲堂慧律法师主讲。 2、共读今天芯记禅院与大家继续共同学习高僧开示。楞严灵切欢迎各位有学之士,开示有修之仁者,百汝各位高僧大德,明若明心开悟见性的汝现仁者在评论区批评指正,指引教授,开示教导芯记禅院后学之人的学习感悟,悲悯在家学人,无善知识指导难免对经典望文生义,产生种种宗教妄想。学“楞严楞伽”开示要用智慧,不能钻文字的牛角尖,不能被艰涩的文字转出烦恼来,要透过文字,见到文字背后的本来面目,见到真如佛性,见到我们人人本自具足的那个。学精典,体悟比理悟要重要得多。 3、看《楞严经》你说记不住,其实没有人能记住。抓住里边的某句话成为你的生活指导,正好对应了你生活里边,你正好又执着了一件事、两件事,那么你看经典里边的某句话,正好一下子指导了你那件事。那这句话你就记住了。经文:【“汝之心灵一切明了,若汝现前所明了心实在身内,尔时先合了知内身。 4、颇有众生先见身中。纵不能见心、肝、脾、胃;爪生、发长、筋转、脉摇,诚合明了——如何不知”】。[汝之心灵]:这个“灵”不是指灵魂,而是灵明、灵知、灵巧的意思,盖吾人之心,灵明不昧,能觉了、知觉一切,无有边畔,际限,故称此心为灵。 5、[若汝现前所明了心]:“现前”。“所明了心”,所能明了一切的心,也就是,能明了觉知一切的心。“尔时”:这里作此时之义。 1、[先合了知]:“合”。[颇有众生]:“颇有”[先见身中]:先自见身中的腑脏。 2、[后观外物]:然后才去看外面的景物。[纵不能见心、肝、脾、胃]:因为这些腑脏离心太近而看不到。眼睛的功能,太近的看不到,譬如说眼睫毛因为太近所以眼睛看不到眼睫毛,太远的也看不到。 3、[爪生、发长、筋转、脉摇、诚合明了]:“爪”。既然离心太近的腑脏看不见,那么离心不近不远的一些生理现象,像指甲的生长、头发长长了、筋在扭转、血脉或气脉在摇动“合”,就是应该,应该能够看得很明白才对。[如何不知]:为甚么连这一些自身的事都不能自知呢。 4、都不能知见呢。[必不内知,云何知外]:“必”,就是必然“内知”,就是倒装语,也就是知内了。 5、此言,既然决定不能知见自内身之情,为何能知见身外之物呢。所以意思就是:用我们现在直接了当的语言就是说:连里面都不知道,哪里可能知道外面。共读楞严开示
一百汝之心灵一切明了,若汝现前所明了心实在身内,尔时先合了知内身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如何知道自己应该专修还是圆修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六十四)【讲义】汝更细审,微细审详,审谛审观:明从太阳,暗随黑月,通属虚空,壅归大地,如是见精,因何所出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七十五)佛告阿难:今汝所言,见在汝前,是义非实。若实汝前,汝实见者,则此见精既有方所,非无指示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九十一)阿难白佛言:世尊,必妙觉性非因非缘,世尊云何常与比丘宣说:见性具四种缘,所谓因空、因明、因心
- 持戒念佛的唐代大诗人白居易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零六)佛告阿难:“如汝所言,潜根内者,犹如瑠璃。彼人当以瑠璃笼眼,当见山河,见瑠璃否?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八十八)【讲义】销我亿劫颠倒想,不历僧祇获法身。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二十五)【义贯】阿难白佛言:世尊,如佛世尊为我等辈宣说因缘及与自然;诸和合相与不和合,心犹未开
- 奶奶的往生纪实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九十三)是故阿难,汝今当知:见明之时,见非是明;见暗之时,见非是暗;见空之时,见非是空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四十八)佛言:大王,汝之形容应不顿朽?王言:世尊,变化密移,我诚不觉,寒暑迁流,渐至于此
- 共读楞严开示(三十)众生相续
- 微缕供佛,得成佛道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八十九)当知如是精觉妙明,非因非缘,亦非自然,非不自然,无非、不非,无是、非是;离一切相,即一切法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四十七)大王,汝今生龄已从衰老,颜貌何如童子之时?世尊,我昔孩孺,肤腠润泽;年至长成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九十四)汝等声闻,狭劣无识,不能通达清净实相。吾今诲汝,当善思惟,无得疲怠妙菩提路
- 自己不加持自己,我们就跟诸佛菩萨沟通不了
- 六祖和慧律法师开示《金刚经》第二十四品 福智无比分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八十九)【讲义】癸初发愿报恩二誓言度众生三求除细惑四速成正觉五申述不退今初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七十)【讲义】汝元不知:如来藏中,性识明知,觉明真识,妙觉湛然,遍周法界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