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和慧律法师开示《金刚经》第十四品 离相寂灭分
1、祖和六祖和慧律法师开示《金刚经》第十四品离相寂灭分。慧律《金刚经般若波罗蜜经》,法师正如六祖大师在序文开篇所言:“夫金刚经者无住为体自从达摩西来。开示为传此经之意。金刚经第 2、品离令人悟理见性。相寂秖为世人不见自性。灭分是祖和以立见性之法所以,金刚经是慧律明心见性的一部重要宝典,注解最多,法师持诵的开示人也最多。 3、金刚经第但真正因为这样,品离而开悟的相寂却很少,因为看不懂。自今天起,在芯记禅院刊发六祖慧能大师所做的注解,台湾高雄文殊讲堂慧律法师所做的消文释义。供需要的学人参考借鉴。不妥之处敬请高僧大德、有道之大士、具眼之师批评指正。 4、第十四品离相寂灭分。经文: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佛说如是甚深经典,我从昔来所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之经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是实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我今得闻如是经典,信解受持不足为难,若当来世,后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则为第一希有。 5、何以故。此人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离一切诸相。”佛告须菩提:“如是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须菩提。如来说第一波罗蜜,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忍辱波罗蜜,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是名忍辱波罗蜜须菩提。 1、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何以故。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2、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应如是布施。 3、如来说:一切诸相。又说:一切众生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 4、须菩提,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须菩提。当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经受持读诵,则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六祖慧能大师注解:。须菩提闻说是经。了悟人法二空。 5、即得中道之理感极涕零也。未尝得闻者于有见空于空亦遣将欲起教以示未来也。信心清净者无法可得心常空寂即生实相者万法由此净心建立成就第一希有功德者。迷即佛是众生。六祖和慧律法师开示《金刚经》第十四品 离相寂灭分
六祖和慧律法师开示《金刚经》第十四品 离相寂灭分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如何通过身口意三业修净土
- 《楞严经》第十二套:?11>说三摩中 二十五圣圆通 《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
- 《楞严经》第五套:十番显见?25>
- 《楞严经》第五套:十番显见?42>
- 工作生活忙碌,怎样达到念佛三昧
- 《楞严经》第十三套:?11>道场加行(四种清净明诲)
- 《大手印》浅析讲记(八十四)法身无相无不相
- 《楞严经》第十四套:?10>(说禅那证位,令住圆定,直趣菩提)
- 诸佛境界,实是吾人各具境界
- 《楞严经》第十六套:?11>五十种阴魔
- 《楞严经》第七套:十八界本如来藏 妙真如性?6>
- 《楞严经》第五套:十番显见?14>
- 随缘度日和事业追求是不是矛盾
- 《楞严经》第十四套:?10>(说禅那证位,令住圆定,直趣菩提)
- 《楞严经》第十四套:?11>(说禅那证位,令住圆定,直趣菩提)
- 《楞严经》第十一套:说三摩中二十五圣圆通(前二十四圣)?10>
- 终日在妄之性灵,即终日恆真之性灵
- 《楞严经》第十五套:?24>十习因、六交报、七趣轮回
- 《楞严经》第三套:经前十门?2>
- 《心经》到底在说些什么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