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楞伽开示(六十三)离妄想者谁?云何虚空譬? 如实有几种?几波罗蜜心?
1、共读共读楞伽开示,楞伽离妄六十三,开示离妄想者谁。想者虚空云何虚空譬。云何有种 2、譬实如实有几种。波罗几波罗蜜心。蜜心楞伽经义贯是共读由成观法师编纂的,由台湾省高雄文殊讲堂慧律法师主讲。楞伽离妄 3、开示今天芯记禅院与大家继续共同学习高僧开示。想者虚空欢迎各位有学之士,云何有种有修之仁者,譬实各位高僧大德,波罗开悟见性的仁者在评论区批评指正,指引教授,开示教导芯记禅院后学之人的学习感悟,悲悯在家学人,无善知识指导难免对经典望文生义,产生种种宗教妄想。学“楞严楞伽”开示要用智慧,不能钻文字的牛角尖,不能被艰涩的文字转出烦恼来,要透过文字,见到文字背后的本来面目,见到真如佛性,见到我们人人本自具足的那个。学精典,体悟比理悟要重要得多。 4、看《楞伽经》你说记不住,其实没有人能记住。抓住里边的某句话成为你的生活指导,正好对应了你生活里边,你正好又执着了一件事、两件事,那么你看经典里边的某句话,正好一下子指导了你那件事。那这句话你就记住了。 5、经文:【离妄想者谁。云何虚空譬这是第四十一个问题。“离妄想”就是能离妄想之人,那个到底是谁,能离妄想之人,那个人到底是谁,“云何”,就是为何,为何每次都用虚空来比喻咧。喻离念之心相等如虚空,意思就是离于妄想就是离念,那么离念就等如虚空,为什么佛常用虚空来比喻,离念的心相呢。 1、意思就是,当我们离于语言相,离于文字相,离于妄想相,我们的心性,就像虚空的绝对的无相。为什么佛常常用这样子来比喻,整段十个字把它贯串起来就是说,能离妄想的是谁。 2、那么离妄想当然就是无念,就是离念,离念就等同虚空,那么为何佛常常用虚空来比喻,不生不灭的、离念的、真如的心相,就是这个意思。经文:【如实有几种。几波罗蜜心“如实有几种。 3、”是第四十二个问题“几波罗蜜心。”是第四十三个问题。“如实有几种。”,“如”就是真如,“实”就是实在,真如实在之理到底有几种呢。 4、这是在讲理。“几波罗蜜心。 5、”,那么几,就是有几种,那么有几种波罗蜜,中间加一个之心呢,波罗蜜当然就是行了,有六度要去做,真如实在之理,这是理,意思就是说,佛法、学佛不能只有讲讲道理而已,我懂得一些佛陀的道理,我就认为自己觉得很满足啊。要去做,要落实到实际的行动,所以叫做几波罗蜜。布施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禅定、精进、般若波罗蜜,意思就是你想要自度度他,你就必须修波罗蜜之心行。所以这前面是,如实有几种,就是讲理啊,几波罗蜜心。共读楞伽开示
六十三离妄想者谁?云何虚空譬? 如实有几种?几波罗蜜心?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修行最怕就是还没有上路
- 《大手印》浅析讲记(十六 )有人问西方极乐世界是真还是假呢
- 《楞严经》第七套:五阴本如来藏妙真如性?3>
- 《楞严经》第二套:总论(义贯绪论)?6>
- 蕅祖大师开悟时的情景
- 《楞严经》第九套:审除细惑
- 《楞严经》第五套:十番显见?39>
- 《楞严经》第五套:十番显见?45>
- 打坐念佛气一直在头上鼓,应该如何解决
- 《楞严经》第五套:十番显见?34>
- 《楞严经》第七套:十八界本如来藏 妙真如性?7>
- 《楞严经》第五套:十番显见?48>
- 舍利弗成佛的国土有什么特点
- 《大手印》浅析讲记(八十八)不忘自相光明 不起遮遣成立取舍
- 《大手印》浅析讲记(七十二)法身无相离言思即相应
- 《大手印》浅析讲记(七十二)法身无相离言思即相应
- 前世虽有修持,现世又放逸,空留下无尽的遗憾
- 《楞严经》第二套:总论(义贯绪论)?9>
- 《楞严经》第五套:十番显见?32>
- 《楞严经》大纲(目次解说)10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