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第二套:总论(义贯绪论)?9>
1、楞严论义论>《楞严经》第二套:总论,经第义贯绪论,套总讲题:《大佛顶首楞严经》。贯绪总论,楞严论义论>义贯绪论主讲:慧律法师主讲。经第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套总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贯绪 2、楞严论义论>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经第26页,套总第一行,贯绪▲三昧是楞严论义论>由凡人入圣必由之阶,也就是经第说:三昧正定是从凡夫到圣人,一定要经过的套总阶段。三昧是超越生死必修之道。它不是选修,意思是说:诸佛菩萨都在定中解脱。 3、三昧是修行者一切身心、内外全体总动员的“总体战”——身语意三业齐修、一切信解行、闻思修。身、语、意就是三业清净;信、解、行,为什么没有讲“证”呢。 4、因为在修持的过程当中,信、解、行、证,少一个步骤都不行。所以,我们一定要依佛的言教,解诸佛的义理,对诸佛的法有信心,要解如来的真实义,要脚踏实地的去修持。那么,闻、思、修,就是闻慧、思慧、修慧,这个跟三学常常搞混。 5、三学叫做戒学、定学、慧学;从慧学开出来,就叫做闻慧、思慧跟修慧,这个叫做三慧是故观世音菩萨于经中言:“我于彼佛发菩提心,彼佛教我从闻思修所以,底下这一段就特别重要了:所谓修定,不是光打坐就行,须先发菩提心。为什么要发菩提心呢。发菩提心,这是成佛的种子,没有这个种子,就成不了佛。 1、我们发了菩提心以后,就不退转,碰到了什么逆境,也知道我们心中有佛性;碰到恶劣的众生,也会用菩提心、慈悲心去宽恕他。所以,有了菩提心作基础,自觉觉他的力量就大,发菩提心就是强烈的愿力。然后又要具备闻思修三慧资粮,才可以开始修定。 2、▲要成就三昧,须具一切善、断一切恶。为什么一切善呢。 3、具一切善就是说:在你的能力范围以内,你的时间、空间、环境允许之下,只要善,都要去做;超越你的能力所及呢。就要衡量看看。断一切恶,动恶念都不行,所以,要断一切恶。须离一切杂染,在这里还是要强调:环境很重要,我们佛弟子,应当远离一切杂染。 4、尤其是现在的这个社会上,五欲的享乐,真的是五花八门。所以说:这些环境、大环境这么样子;不过,我们如果肯,也可以避开来,这一些不正常、不正当的场所,会污染我们清净自性的,我们要远离。所以,要须离一切杂染,因为杂染没有办法入定。愦闹,这个“愦闹”,并不是说人很多的地方;这个“愦闹”最重要的就是说:会动摇我们清净心的地方。 5、人多不叫做愦闹,人多是人多,愦闹最重要的是说:会动摇我们的定力,影响我们的清净心的。譬如说:杀猪的地方,人很多,这个活活的猪来杀,这个也算是愦闹的一种。虽然说:愦闹是市集、是人多的地方;但是,如果心稳定。会影响到我们定力的杀盗淫环境,譬如说:世间那些不正当的场所,就严重的影响到我们的道业。《楞严经》第二套:总论
义贯绪论?9>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生日应当诵经礼忏修诸福事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三十七)天句非天句。饮食句非饮食句。淫欲句非淫欲句。见句非见句。波罗蜜句非波罗蜜句。戒句非戒句
- 共读楞伽开示(七十)云何名为王,转轮及小王?云何守护国?诸天有几种?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三十一)有品句非有品句。俱句非俱句。缘自圣智现法乐句非现法乐句
- 千经万论偏重指归极乐世界的原由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五十五)【诠论】大慧,现识及分别事识,此二坏不坏,相展转因。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三十五)地句非地句。心句非心句。施设句非施设句。自性句非自性句。阴句非阴句。众生句非众生句。
- 共读楞伽开示(二十九)用真如的心修行,才能真正进入修行的状态
- 住持佛教其责在僧
- 共读楞伽开示(九十)何因男女林?诃梨阿摩勒?鸡罗及铁围,金刚等诸山,无量宝庄严,仙闼婆充满?
- 随机阅读
-
- 天乘四空定之非想非非想处定
- 共读楞伽开示(二百三十)譬如工画师,及与画弟子,布彩图众形,我说亦如是:彩色本无文,非笔亦非素,为悦众生故,绮错绘众像。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零六)为有几阿 ,名舍梨沙婆?几舍梨沙婆,名为一赖提?几赖提摩沙?几摩沙陀那?复几陀那罗,为迦梨沙那?
- 共读楞伽开示(三十二)一切佛语心
- 念佛乃诸法之要,孝养为百行之先
- 共读楞伽开示(七十八)禅师以何法,建立何等人?
- 共读楞伽开示(二十六)佛有四不立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七十八)圣慧眼,入自共相建立,如所建立,不与外道论恶见共。
- 修行人应该怎么面对是非
- 共读楞伽开示(二百一十二)大慧,如是微细藏识究竟边际,除诸如来及住地菩萨,诸声闻、缘觉、外道修行所得三昧智慧之力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零九)护财自在王,转轮圣帝王,云何王守护?云何为解脱?广说及句说?如汝之所问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五十五)【诠论】大慧,现识及分别事识,此二坏不坏,相展转因。
- 佛法四种层次的「信」
- 共读楞伽开示(二百一十二)如修行者入禅三昧,微细习气转而不觉知,而作是念:“识灭然后入禅正受。”实不识灭而入正受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零一)如来特于此无上顿教,说出自证境界,令诸大菩萨亦能体会如来自觉圣趣
- 共读楞伽开示(二百三十)譬如工画师,及与画弟子,布彩图众形,我说亦如是:彩色本无文,非笔亦非素,为悦众生故,绮错绘众像。
- 阿弥陀佛十种力的威德
- 共读楞伽开示(九十七)金银摩尼等,一阐提大种,荒乱及一佛,智尔焰得向?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六十五)【诠论】大慧,譬如泥团、微尘,非异非不异。金、庄严具,亦复如是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五十三)大慧,譬如明镜,持诸色像,“现识”处现,亦复如是。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