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第五套:十番显见?32>
1、楞严《楞严经》第五套:十番显见讲题:《大佛顶首楞严经》。经第主讲:慧律法师主讲。套番 2、楞严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经第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套番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楞严 3、经第【此之发明,套番不是楞严真智发明真理,乃是经第对待发明,故心犹未曾明悟,套番必须咨询,楞严问也,经第如来】,套番还要问问佛陀,【是前来各科,所说遍常之义,云何符合因缘性;诚是未明】,实在是不了解,这个见性是不是合于因缘所起之性。是不是因缘法才有见性。 4、【今教不但不堕自然,兼亦不堕因缘】。佛为二乘人方便所说的因缘法。意思是:不究竟,佛所讲的因缘,是暂时方便说,不究竟,非是究竟第一义。 5、现在开楷显实,《楞严经》是开权显实,究竟讲首楞严三昧,一点都不能停留在善巧方便的。佛教最重要的是般若智慧,佛教最贵的就是首楞严三昧。 1、三昧正定是佛教最可贵的,一个人心有定,他的气质就完全出来,无论他的行住坐卧,他的内心里面完全安祥、完全解脱。所以,一个人心在定,这个定的时候必须要从持戒,摄心为戒开始。所以,只要我们肯,我们很快就会进入佛道;但是,众生他不肯,他就存留这些习气。 2、[肯]是什么意思。说:我们以佛为模范,佛就是身、口、意清净你至少可以做到身跟口。 3、身,譬如说:杀、盗、淫,你稍微注意一下;再来,这个口业的话,如果你肯下功夫,一辈子统统讲好话,从现在起,不必到下课。三业,这个口业最好守,也是最难守。看看你有没有志气,朋友之间,或者是学佛的人,法师或者是护法居士,或者是出家、在家,在一起谈,谈正知、正见、谈解脱法。这样子的话,能够守口如瓶,下定决心在佛前自己发愿:我这一辈子绝对守口如瓶,口业绝对清净不难啊。 4、比较难的是什么。比较难的是心控制不住,比较难的是这个所以,要学佛,不能说我等到临命终,我现在每一分、每一念,都一直提升自己的正念。佛法是心法,心外无佛,心净则国土净,心外也没有极乐世界。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5、就是你要往内心一直提升自己的正念,就是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往生极乐世界的道上一直前进。我们现在无明、烦恼、习气是不能等到临命终的,你千万不要说:我现在听到正法、佛法,开始就是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然后不亲近善知识,也不听经、也不闻法,把中间这个全部都打断,我听到佛法以后,喔,生死重要,就不听经、不闻法、不亲近大善知识,那就是断掉。断掉以后,不懂得说念念提升极乐世界的正念每一分、每一秒都在提升自己的正念的时候,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往极乐世界前进。一个人一听到佛法以后,就念南无阿弥陀佛,不亲近大善知识、也不听经闻法,不解佛教的究竟义理,就像一个眼睛瞎掉的人你们不要扶我,我不搭飞机、也不坐车,我要用走的,从高雄走去台北为什么不行。《楞严经》第五套:十番显见?32>
《楞严经》第五套:十番显见?32>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一切诸法本自不有,不过自心所现
- 《楞严经》第七套:十二处本如来藏 妙真如性?1>
- 《楞严经》第十六套:?36>(五十种阴魔)慧律法師主讲
- 《楞严经》第十二套:?12>说三摩中 二十五圣圆通 《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
- 无分别地讽诵大乘经典,既破我执也破法执
- 《楞严经》第五套:十番显见?22>
- 《楞严经》第十一套:说三摩中二十五圣圆通(前二十四圣)?15>
- 《楞严经》第七套:五阴本如来藏妙真如性?1>
- 跟出家师父同坐一起,感得什么果报
- 《大手印》浅析讲记(四十一)性就是相 在境界上见性
- 《楞严经》第十二套:?11>说三摩中 二十五圣圆通 《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
- 《楞严经》第二套:总论(义贯绪论)?8>
- 十次闭关念佛的体验:吃得下苦才体会念佛的甜
- 《楞严经》第十一套:说三摩中二十五圣圆通(前二十四圣)?13>
- 《楞严经》第十五套:?7>十习因、六交报、七趣轮回
- 《楞严经》第十五套:?24>十习因、六交报、七趣轮回
- 在家居士早晚课须知
- 《楞严经》第十四套:?10>(说禅那证位,令住圆定,直趣菩提)
- 《楞严经》第五套:十番显见?25>
- 《楞严经》第十五套:?20>十习因、六交报、七趣轮回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