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楞严开示(二百七十九)【讲义】因于通、塞,二种妄尘,发闻居中,吸此尘象,名嗅闻性。此闻离彼通、塞二尘,毕竟无体
1、共读共读楞严开示,楞严离彼二百七十九,开示【讲义】因于通、百讲塞,义因于通二种妄尘,塞种发闻居中此闻离彼通、妄尘闻性塞二尘。发闻楞严经讲义是居中竟无圆瑛法师编写的,楞严经义贯成观法师编写的尘象此闻尘毕,这两部开示是名嗅由台湾省高雄文殊讲堂慧律法师主讲。今天芯记禅院与大家继续共同学习高僧开示。通塞体欢迎各位有学之士,共读有修之仁者,楞严离彼各位高僧大德,开示开悟见性的仁者在评论区批评指正,指引教授,开示教导芯记禅院后学之人的学习感悟,悲悯在家学人,无善知识指导难免对经典望文生义,产生种种宗教妄想。 2、学“楞严楞伽”开示要用智慧,不能钻文字的牛角尖,不能被艰涩的文字转出烦恼来,要透过文字,见到文字背后的本来面目,见到真如佛性,见到我们人人本自具足的那个。学精典,体悟比理悟要重要得多。看《楞严经》你说记不住,其实没有人能记住。 3、抓住里边的某句话成为你的生活指导,正好对应了你生活里边,你正好又执着了一件事、两件事,那么你看经典里边的某句话,正好一下子指导了你那件事。那这句话你就记住了。[午二辨妄无体]【因于通、塞,二种妄尘,发闻居中此闻离彼通、塞二尘,毕竟无体】。这个很容易了解,解释一下:因为在这个尘,通尘,或者是塞尘两种尘,发什么居中。 4、发鼻闻,加一个[鼻],要不然把这个[闻]当作耳朵就惨了。发鼻闻,鼻的闻精,居中吸此尘象。此闻精离开了彼通尘还有塞二尘,毕竟无体性,必须借重通跟塞。 5、【然此鼻入,元无自性,但因浮、胜二根,对彼通而有闻,塞而无闻,二种妄尘,黏湛发嗅,居于根中,吸入此尘象,名为嗅闻能入之性】【此闻亦不过幻妄称相,离彼通、塞二种妄尘,毕竟无有能入之自体。上五句托尘妄现,后三句离尘无体。二辨妄无体竟】。共读楞严开示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五戒都修不好,凭什么得出世间的圣果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三十四)明句非明句、神通句非神通句。虚空句非虚空句。云句非云句。工巧伎术明处句、非工巧伎术明处句。风句非风句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七十九)大慧,云何外道论恶见共?所谓自境界妄想见,不觉识自心所现,分齐不通。
- 凡事最难是开始
- 儿孙之爱难捨,如何防治爱慾
- 共读楞伽开示(五十四)云何名为藏?云何意及识?云何生与灭?云何见已还?
- 共读楞伽开示(十三)四门名相
- 共读楞伽开示(八十四)善逝般涅槃,谁当持正法?天师住久如?正法几时住?
- 随缘度日和事业追求是不是矛盾
- 净慧老和尚:这些都和人的寿命长短有直接关系
- 共读楞伽开示(二十四)人无我与法无我
- 养心最难做到的,就是慎独。
- 把三界的苦「观」出来
- 共读楞伽开示(五十四)云何名为藏?云何意及识?云何生与灭?云何见已还?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七十六)【注释】复次,大慧,有七种第一义:所谓心境界、慧境界、智境界、见境界、超二见境界
- 共读楞伽开示(四十九)缘起何所生?云何作所作? 云何俱异说?云何为增长?
- 念佛法门为何是圆顿之教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五十六)【义贯】大慧,现识及分别事识,此二坏不坏,相展转因。
- 共读楞伽开示(二百二十九)譬如海波浪,镜中像及梦,一切俱时现,心境界亦然;境界不具故,次第业转生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四十五)【诠论】佛告大慧:“诸识有二种生住灭,非思量所知。诸识有二种生,谓流注生及相生;有二种住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