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楞伽开示(五十四)云何名为藏?云何意及识?云何生与灭?云何见已还?
1、共读共读楞伽开示,楞伽五十四,开示云何名为藏。云何云何云何云何意及识。何意还 2、及识见已云何生与灭。生灭云何见已还。共读 3、楞伽楞伽经义贯是开示由成观法师编纂的,由台湾省高雄文殊讲堂慧律法师主讲。云何云何云何今天芯记禅院与大家继续共同学习高僧开示。何意还 4、及识见已欢迎各位有学之士,生灭有修之仁者,共读各位高僧大德,开悟见性的仁者在评论区批评指正,指引教授,开示教导芯记禅院后学之人的学习感悟,悲悯在家学人,无善知识指导难免对经典望文生义,产生种种宗教妄想。学“楞严楞伽”开示要用智慧,不能钻文字的牛角尖,不能被艰涩的文字转出烦恼来,要透过文字,见到文字背后的本来面目,见到真如佛性,见到我们人人本自具足的那个。 5、学精典,体悟比理悟要重要得多。经文:【云何名为藏。 1、云何意及识。云何生与灭。云何见已还“云何名为藏。”是第二十二个问题。 2、“云何意及识。”是第二十三个问题。 3、“云何生与灭。云何见已还。”是第二十四个问题。 4、“云何名为藏。”,云何名为第八意识的藏识,第八意识的藏识就是我爱执藏,就是那个种子里面,就一定会加一层执著。 5、云何名为第八意识,种子跟习气统统储存的仓库,就是变成我爱执藏。“云何意及识。”,云何意,就是第七意识,什么叫做第七意识,第七意识缘自心,因为它把第八意识的见分为自我,叫做缘自心,同时作为前六识的依据,叫做意根,意思就是,第七意识也缘内也缘外,第七意识缘内,执著,第八意识的见分为自我,就是第八意识的见分补上一个我执再来,又做为外缘,执著,诸外境诸法,而生起诸见,诸见就是看法,种种的知见。共读楞伽开示
五十四云何名为藏?云何意及识?云何生与灭?云何见已还?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念佛是除业障最好的方法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四十九)【讲义】阿难,火性无我,寄于诸缘。汝观:城中未食之家,欲炊爨时,手执阳燧,日前求火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四十六)佛告大王:汝身现在,今复问汝:汝此肉身为同金刚常住不朽?为复变坏?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二十一)【讲义】[未三破因空生]破除因虚空而生识
- 应该帮助的人不去帮,那你和文殊菩萨不相应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七十六)【讲义】因于动、静,二种妄尘,发闻居中,吸此尘象,名听闻性。此闻离彼动、静二尘,毕竟无体
- 共读楞严开示5——二十五圣,于二十五法,各证圆通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一十八)【讲义】若因香生,识因香有,如眼有见,不能观眼;因香有故,应不知香?
- 学佛人要透过这关,不需要去求
- 共读楞严开示(七十四)心中初求,最后檀越,以为斋主,无问净秽,刹利尊姓,及旃陀罗,方行等慈,不择微贱
- 随机阅读
-
- 世有诸天鬼神其数甚多,何唯供养此十二天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九十五)阿难白佛言:世尊,如佛世尊为我等辈宣说因缘及与自然;诸和合相与不和合,心犹未开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六十七)阿难,是诸近远诸有物性,虽复差殊,同汝见精清净所瞩,则诸物类自有差别,见性无殊,此精妙明诚汝见性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零五)【义贯】阿难,汝又嗅此炉中旃檀,此香若复然于一铢,室罗筏城四十里内同时闻气
- 「大乘善根界」与「二乘种不生」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六十七)阿难,是诸近远诸有物性,虽复差殊,同汝见精清净所瞩,则诸物类自有差别,见性无殊,此精妙明诚汝见性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七十五)佛告阿难:今汝所言,见在汝前,是义非实。若实汝前,汝实见者,则此见精既有方所,非无指示
- 共读楞严开示2——要敬佛、敬法、净僧
- 五戒都修不好,凭什么得出世间的圣果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八十)佛告文殊及诸大众:十方如来及大菩萨,于其自住三摩地中,见与见缘并所想相,如虚空华,本无所有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零四)“我今示汝兜罗棉手,汝眼见时,心分别不?”阿难答言:“如是,世尊。”佛告阿难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七十六)【讲义】因于动、静,二种妄尘,发闻居中,吸此尘象,名听闻性。此闻离彼动、静二尘,毕竟无体
- 各宗要略——真言宗
- 共读楞严开示(七十)时波斯匿王,为其父王讳日营斋,请佛宫掖,自迎如来,广设珍馐,无上妙味,兼复亲延,诸大菩萨
- 六祖和慧律法师开示《金刚经》第十六品 能净业障分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九十六)尔时世尊怜愍阿难及诸大众,将欲敷演大陀罗尼,诸三摩提,妙修行路。告阿难言:汝虽强记,但益多闻
- 心可以转业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一十)阿难言:“我尝闻佛开示四众:‘由心生故,种种法生;由法生故,种种心生’
- 六祖和慧律法师开示《金刚经》第二十五品 化无所化分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五十八)汝等即是迷中倍人,如我垂手,等无差别,如来说为可怜愍者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