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三十八)阿难虽复得闻是言,与诸大众口已默然,心未开悟,犹冀如来慈音宣示
1、共读共读楞严开示,楞严一百三十八,开示阿难虽复得闻是难虽言,与诸大众口已默然,闻言未开悟犹心未开悟,诸大众口犹冀如来慈音宣示。已默音宣楞严经讲义是然心圆瑛法师编写的,楞严经义贯成观法师编写的冀慈,这两部开示是共读由台湾省高雄文殊讲堂慧律法师主讲。 2、楞严今天芯记禅院与大家继续共同学习高僧开示。开示欢迎各位有学之士,难虽有修之仁者,闻言未开悟犹各位高僧大德,诸大众口开悟见性的仁者在评论区批评指正,指引教授,开示教导芯记禅院后学之人的学习感悟,悲悯在家学人,无善知识指导难免对经典望文生义,产生种种宗教妄想。学“楞严楞伽”开示要用智慧,不能钻文字的牛角尖,不能被艰涩的文字转出烦恼来,要透过文字,见到文字背后的本来面目,见到真如佛性,见到我们人人本自具足的那个。 3、学精典,体悟比理悟要重要得多。看《楞严经》你说记不住,其实没有人能记住。抓住里边的某句话成为你的生活指导,正好对应了你生活里边,你正好又执着了一件事、两件事,那么你看经典里边的某句话,正好一下子指导了你那件事。 4、那这句话你就记住了。经文:【阿难虽复得闻是言,与诸大众口已默然,心未开悟,犹冀如来慈音宣示】。[冀]:就是希望。 5、还是希望如来的慈音宣示。[伫]:就是等待。这一段经文很容易。这时候阿难[口已默然],表示不再辩驳,也就是不再执着凡情己见。 1、然而心仍未开悟,所以[合掌清心],表示恭敬地以清净之心,等待开示,而不是如前之满心狐疑、执着。经文:【尔时世尊舒兜罗緜网相光手,开五轮指,诲勅阿难及诸大众:我初成道,于鹿园中,为阿若多五比丘等,及汝四众言:一切众生不成菩提及阿罗汉,皆由客尘烦恼所误。汝等当时因何开悟开悟有什么好处呢。开悟就是开佛的知见、悟入佛的知见、证悟佛的知见。 2、佛法要解决什么问题。就是解决烦恼、无明。我们这个无明像一阵风,来无影,去无踪,意思就是:很难去觉察到无明,很难去破除,困难就是困难在这个地方。 3、那么把差别相的东西会归到平等相。什么叫做五阴本如来藏。我们了解,色、受、想、行、识是五阴,把这个复杂的变成单纯的,是什么意思。色,它有一个共同性,色、受、想、行、识,它有一个共同性,色法是生灭、是缘起因此色就是空的意思就是:即生灭当体即空,就是不生不灭的如来藏性。 4、受,所有的觉受、所有的感觉都是错觉,无论是苦受、乐受,喜、忧、舍受,全部都是妄,也就是在这个世间,所有的感受都是虚妄的。所以,我们不能跟着感觉走,我们要跟着正觉走,所有的感觉都是错觉。 5、苦、乐、忧、喜,会归到一个单纯的层面所以,受即是空,受就是佛性。色即是空,色就是佛性的展现,佛性可以在色法展现。共读楞严开示
一百三十八阿难虽复得闻是言,与诸大众口已默然,心未开悟,犹冀如来慈音宣示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三辈九品得往生,四土径登不退转
- 一念贪心起,百万障门开。
- 《楞严经》第十六套:?17>五十种阴魔
- 万万没想到,我工作效率不高,竟然是因为……
- 从厌离心启发菩提心
- 《楞严经》第四套:破妄识无处(七处征心)?14>
-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一)16---18慧律法师主讲
- 《楞严经》第十六套:?38>(五十种阴魔)慧律法师主讲
- 只要证得了空的义理,看一切就无罣碍
- 《楞严经》第十六套:?25>五十种阴魔
-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一)7---9慧律法师主讲
-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三)1---3慧律法师主讲
- 什么是十信位
-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一)16---18慧律法师主讲
- 《金刚经》分段贯释——诸法如义分第十三
- 《楞严经》第十六套:?29>五十种阴魔
- 蕅祖大师开悟时的情景
- 《金刚经》分段贯释——诸法如义分第十三
- 《楞严经》第十三套:?18>道场加行(四种清净明诲)
- 一个能彻底杀死浮躁和焦虑的顶级思维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