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界圣凡不离现前一念
论佛法之渊源,界圣总不外于现前一念之心。离现心也者,前念万法之总持,界圣圣凡之枢纽也,离现收之不见毫尘,前念放之圆赅空有,界圣三千性相,离现百界千如,前念皆念于一念之中,界圣无法不在里许也。离现请试言之,前念现前一念之心,界圣不起则已,离现起则于十界中,前念必落一界。 十界者何?曰:佛界、菩萨界、缘觉界、声闻界、天界、人界、修罗界、饿鬼界、畜生界、地狱界,前四为出世圣人界,后六为凡夫界。四圣中佛为果觉,余为因人;六凡中前二为善界,后三为恶界,修罗界善恶之间。试观现前一念起时,察其是善耶?恶耶?世间耶?出世间耶? 若起一念心,清净平等,不着有为,不滞无为,即佛因也;若起利人心,拔诸众若,菩萨因也;无大悲心,但求独善,缘觉因也;知苦发心,以求自乐,声闻因也;起大恶念,作诸恶事,地狱因也;起多贪心,悭吝不捨,饿鬼因也;起瞋恚心,造杀生业,畜生因也。可见世出世间,染净因果,总不外乎现前一念迷悟之心耳。 所以吾人日用之间,起心动念,直须自揣其心,知心起念,是善是恶,是世间是出世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善者令生,恶者令灭,于善念中,染着诸善,是世间念;不着善恶,是出世间念。世间是凡夫念,有漏因也;出世是圣人念,无漏因也。 有漏趋生死,无漏入涅槃,生死是有边,吾人研究至理,直须了知生死有边,入涅槃无边,更须要知出涅槃,入于中道,若认此中道以为究竟,犹是生死岸头事,未是究竟极则事。臻至究极之地,始知无生死可出,无涅槃可入,无二边可着,无中道可安,此可为智者道也。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如何修持地藏法门
- 农历七月十五 丨佛教盂兰盆节,佛欢喜日
- 养心就是涤心,清除杂念
- 共读楞伽开示(六十八)伽陀有几种?长颂及短句,成为有几种?云何名为论?
- 现阶段你还无法度仙界冥界的众生
- 原来过去我对时间管理的理解全错了!
- 农历七月三十丨恭迎地藏菩萨圣诞
- 共读楞伽开示(十一)自心妄现
- 念佛时常见佛像放光,这个该怎么处理
- 共读楞伽开示(八) 性相不二,毫不偏颇 借相了性,由相入性
- 共读楞伽开示(八十五)悉檀及与见,各复有几种?毗尼比丘分,云何何因缘?
- 共读楞伽开示(二百零六)尔时世尊告大慧菩萨言:“四因缘故眼识转。何等为四?谓自心现摄受不觉、无始虚伪过色习气、计著识性自性
- 不能起颠倒,这是净土宗的底限
- 南怀瑾:男孩子千万别玩这个,玩这个一定会短寿
- 别用不适合自己的方式定目标
- 共读楞伽开示(二百二十)心名采集业,意名广采集,诸识识所识,现等境说五。
- 般若的空性,并不破斥缘起法的因果
- 出口成愿--每天坚固我们的大愿
- 共读楞伽开示(二百二十五)尔时大慧菩萨复说偈言:大海波浪性,鼓跃可分别;藏与业如是,何故不觉知?
- 农历二月初五,瞻礼玄奘法师舍利,功德无量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