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佛学问答

《楞严经》第二套:总论(义贯绪论)?3>

《楞严经》第二套:总论

1、楞严论义论>《楞严经》第二套:总论,经第义贯绪论,套总讲题:《大佛顶首楞严经》。贯绪总论,楞严论义论>义贯绪论主讲:慧律法师主讲。经第

《楞严经》第二套:总论(义贯绪论)?3>

2、套总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贯绪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楞严论义论>

3、经第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套总楞严经绪论第二页,贯绪倒数第二行。楞严论义论>为了实践真修行路,经第阿难即请佛重说大咒,套总就是楞严五会神咒。开示如何建坛、结界,象我们水陆就建这个坛;结界,象我们结夏安居就结界。

4、严道场就是事相不可免,虽然说:万法本空不可得,但是,壮严道场,事相一定要。所以我们有花、香、灯、烛等等来供佛、来严净道场,及修楞严大定之法。本经的法门,楞严法门,之精髓,即在首楞严神咒,就是你们每一个人身上戴的咒轮,师父都有加持过,里面都有楞严、十小咒。

5、因为如来救度阿难免于堕落,乃至十方一切如来破魔、证三藐三菩提,就是无上正等正觉,于十方世界度脱无量有情,都是依楞严咒威神之力,可见楞严咒的威力有多大。十方世界度脱无量有情,都是依据楞严咒的威神之力。这是佛在经中所开示的。关于楞严咒其它种种功德之力,请详见本经经文,兹不赘述,[赘述]就是多说的话。

义贯绪论?3>

1、在这里不多说。又,佛说:末法时期,众生修行,若不持楞严咒,能远离魔事者。

2、因此我们在讲经后,为了能够解行并重,所以加念楞严神咒。修行不能离魔事,而能有所修证、有所成就者,亦无有是处。这表示每一个想成就,都必须持楞严神咒。如来开示首楞严法门的基本作法之后,即详述整个修行过程:亦即[四种清净明诲],四种清净明诲,这个叫做根本大戒,是作佛弟子基本上要警惕的。

3、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叫做四种清净明诲,此为前方便,以及大乘菩萨[六十位修证]的真菩提路。[六十位]为:。1、三渐次——除其助因就是不吃葱、蒜、韭菜等等;光渠我们东方没有。

4、刳其正性,这个正性就是杀性、盗性、淫性,会滋长、增长生死的。[刳]就是挖掉,把这个杀、盗、淫恶性挖掉;在家居士就稍微看淡泊一点。

5、违其现业,3,[违]就是逆,现业就是众生都在造贪嗔痴的业,顺着贪嗔痴就是轮回,就是顺着生死流。违其现业就是你要逆转过来,务必不要让心灵起贪念,不贪财、色、名、食、睡,都不贪,这个叫做逆回来。如果顺着贪嗔痴就是轮回;逆着贪嗔痴就是涅槃。嗔恨包括了嫉妒、攻击、排斥,起这个坏心眼,统统属于嗔恚的一种,就是跟脾气有关系的,常常不满、哭、闹、感觉委屈、自尊心太强,这个都跟嗔恨心有关系。

分享到:

京ICP备2024096807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