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修行的最初法门,都以这个为第一
各人有各人的任何修行方法。有时候修行是修行依着《占察忏法》拜的占察忏,这只是最第修行的初步,并不是初法我们拜了忏,就是门都修行。当然也算修行,任何因为你得要先消业障,修行业障消了,最第才会有智慧,初法有了智慧才会修行。门都 现在我们还不会修行,任何观察我们的修行出入息,观一观就散乱了,最第怎么能入定?但是初法经过拜忏,业障消失了,门都业障一消,智慧生起,修行就容易进入。 所以任何修行的最初法门,都以忏悔为第一,要先消业障。学密宗也如是,你得先磕十万个大头。那种磕头不像我们这样的顶礼,而是大礼拜。你得先消业障,这是修行的前方便。 如果一生就这样拜下去,是不是能成就?一定能成就。因为你的智慧在增长!在拜的时候,你就起了观想:「能拜、所拜,能礼、所礼,性空寂!」经常这样观想,久了,就可以证入,那时候去修定,很快就进入了。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广钦老和尚教打坐方法
- 共读楞严开示(九十五)“阿难,我今问汝:当汝发心,缘于如来三十二相,将何所见?谁为爱乐?”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九十四)【讲义】九结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九十二)阿难,吾复问汝:诸世间人说:‘我能见’,云何名见?云何不见?阿难言:世人因于日、月、灯光,见种种相
- 要破执着,必须先破你的分别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九十四)【讲义】九结
- 共读楞严开示(九十九)佛告阿难:“如汝所言:身在讲堂,户牖开豁,远瞩林园。亦有众生在此堂中,不见如来,见堂外者?”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六十二)阿难言:若我心性各有所还,则如来说妙明元心云何无还?惟垂哀愍,为我宣说
- 各宗要略——禅宗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三十一)【义贯】云何名为同分妄见?阿难,此阎浮提,除大海水,中间平陆有三千洲
- 随机阅读
-
- 念佛经常头疼,是过于用力的原因吗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七十九)【讲义】阿难!譬如有人:以舌舐吻,熟舐令劳。其人若病,则有苦味。无病之人,微有甜触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零四)【义贯】若复汝耳往彼声边;如我归住祇陀林中,在室罗城则无有我。汝闻鼓声,其耳已往击鼓之处,钟声齐出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五十五)【讲义】汝宛不知:如来藏中,性风真空,性空真风,清净本然,周遍法界
- 学佛人着魔了怎么办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六十八)【讲义】此识了知,为生于见?为生于相?为生虚空?为无所因,突然而出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一十三)一病目人,同彼一国,彼见圆影,眚妄所生。此众同分,所见不祥,同见业中,瘴恶所起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零二)阿难稽首而白佛言:“我闻如来如是法音,悟知我心实居身外。所以者何
- 只有一切顿捨,才能迸出净业种子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四十)【讲义】阿难白佛言:世尊!如来常说,和合因缘,一切世间,种种变化,皆因四大和合发明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一十六)圆满菩提,不生灭性。清净本心,本觉常住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五十六)【讲义】[午二就喻详辨] 阿难!如是流性,不因空生;不因水有;亦非水性;非离空水
- 十地为何称为「法云地」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五十六)【讲义】[午二就喻详辨] 阿难!如是流性,不因空生;不因水有;亦非水性;非离空水
- 六祖和慧律法师开示《金刚经》第二十六品 法身非相分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一十四)同是觉明,无漏妙心,见闻觉知,虚妄病缘,和合妄生,和合妄死
- 念佛具足定学之实事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六十三)【讲义】若此见精,与暗与明,非一体者,汝离明暗,及与虚空,分析见元,作何形相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一十一)是故汝今,见我及汝,并诸世间,十类众生,皆即见眚,非见眚者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五十八)【讲义】[午二就喻详辨] 阿难!如是虚空,非彼方来,非此方入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