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佛拜佛时应该如何观想
礼佛、礼佛拜佛,拜佛是该何观想佛弟子最基本的修行功夫。我们在礼敬诸佛菩萨时,礼佛除了身、拜佛口、该何观想意三业虔诚恭敬之外,礼佛还可以按照文殊菩萨所说的拜佛礼佛观想偈来作观想: 能礼所礼性空寂 感应道交难思议 我此道场如帝珠 诸佛如来影现中 我身影现如来前 头面接足归命礼 第一句是要观想:能礼之人与所礼之佛其体性本自空寂,也就是该何观想「无相礼」。彻底了知因缘性空,礼佛本自不生,拜佛不生而生,该何观想由因缘所生。礼佛 第二句是拜佛要观想其体虽空,其用不无,该何观想自然感应道交难思难议了,即是「起用礼」。以我弟子至诚恳切的心,来感动佛陀的心,求佛力的加被,感应我的心成为佛的心。这种彼此道交、心灵感通的境界,真是难可思议的。 能力所礼是俗谛,性空寂是真谛,能礼所礼是有,性空寂是空,感应道交难思议则是空有不二,是中道第一义谛。 第三句及第四句是要观想,我此礼佛道场,如帝释天的宝珠网一样,有重重无尽的诸佛如来影现其中。 帝释天宫有一庄严罗网悬饰空中,是用一千个宝珠穿成的,粒粒宝珠,皆有光明,互照互摄。一个宝珠里面有九百九十九个宝珠的影子,个个宝珠,悉皆如是,这是第一重境界。一个宝珠带着所照摄的九百九十九个珠影,又照入个个宝珠之中,个个宝珠,悉皆如是,这是第二重境界。如是互相摄入,第三重,第四重,乃至重重无尽。 帝珠是譬喻无尽的世界、无尽的诸佛的。虚空之中有无量数的世界(世界亦名为剎),即有无量数的佛,这是第一重境界。每一个世界有无量数的微尘,粒粒微尘之中复有世界,亦复有佛,这是第二重境界。尘中有剎,剎中复有尘,尘中更有剎,如是剎尘尘剎,重重无尽,所有之佛亦复重重无尽。我们拜佛的时候,要如是观想,即是「总摄礼」及「无尽礼」。 同时,我们还可以根据自己所礼敬的诸佛菩萨的不同,而作相应的调整,如:释迦如来影现中、弥陀如来影现中、药师如来影现中,乃至于观音菩萨影现中、地藏菩萨影现中等,观想诸佛菩萨影现在我们这个如帝网珠般的道场之前。 礼佛观想偈的最后两句即是「恭敬礼」了,我的身也现在十方一切诸佛菩萨之前,我的心与诸佛菩萨的心相应,并行头面接足礼,以至诚心皈依佛陀,感谢佛陀。 能够如此观想,以至诚恭敬之心礼佛,礼一佛即是礼无量诸佛,如是用功,并将念佛名号与礼敬诸佛融而为一,自然利益无穷。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彻底斩断娑婆想和发愿来生矛盾吗
- 《楞严经》第五套:十番显见?10>
- 《楞严经》第八套:七大即如来藏性周遍法界?8>
- 《楞严经》第十四套:?16>(说禅那证位,令住圆定,直趣菩提)
- 微缕供佛,得成佛道
- 《楞严经》第十五套:?22>十习因、六交报、七趣轮回
- 《楞严经》第十六套:?15>五十种阴魔
- 《楞严经》第十六套:?36>(五十种阴魔)慧律法師主讲
- 念诵《普贤行愿品》能得到五种果报
- 《楞严经》第十六套:?37>(五十种阴魔)慧律法师主讲
- 《楞严经》第十四套:?5>(说禅那证位,令住圆定,直趣菩提)
- 《大手印》浅析讲记(八十四)法身无相无不相
- 修行人要把人我是非捨掉
- 《楞严经》第十六套:?37>(五十种阴魔)慧律法师主讲
- 《大手印》浅析讲记(十七 )佛法是安心法 是真实受用的
- 《楞严经》第十五套:?22>十习因、六交报、七趣轮回
- 为什么要做早晚课?能得到什么利益
- 《楞严经》大纲(目次解说)16
- 《楞严经》大纲(目次解说)19
- 《大手印》浅析讲记(六)识得一真法界叫见道绵密保任勤除习气叫修道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