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号要怎么念
佛号怎么念?佛号要「声声心心」,佛号念就是佛号念每一声佛号都有你心灵力量的贯注,要念兹在兹。佛号念你念出声音,佛号念心就在当下。佛号念每一声佛号是佛号念用我们深信切愿的心来贯注,来庄严的佛号念。你这样每声佛号都有这个心在里面,佛号念实际上每声佛号就在我们的佛号念心波里面造作了。这样就「不涩不掉」。佛号念 「不涩」就是佛号念:它不是枯涩的。「不涩」就表明这个佛号很流畅,佛号念不是佛号念滞涩在那个地方。「不掉」就是佛号念:你无论是念六个字还是四个字,这四个字、佛号念六个字你念得不要掉句,不要掉字。 有人还真的就是:有时候他就念「弥陀佛、弥陀佛」——就掉了一个字;他有时候就念「阿弥陀、阿弥陀」——又掉了个「佛」字。有时候这个心跑了,他可能全句都掉了。全句怎么掉的呢?他自己都不知道怎么掉的。 比如我常常举那个例子。他就是做花生生意,等他做晚课的时候,本来在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结果他想到:「我进了一批花生,这花生怎么出去?」可能想得很投入了,不知不觉地就「花生、花生、花生」。这样你都要把一句佛号全掉了,换了——调袋了。这东西都是常常出现的。这说明——你把全句都掉了——你心就跑了。 所以要不涩不掉去念。还要「不浮不沉」。这句佛号不要念得很浮躁。你念得心气很浮躁,它这个声声都是向外跑的——这就是浮。有时候他念得又沉——沉下去。一沉呢,就容易昏沉。念一念就打瞌睡去了,就打呼噜去了,这就沉下去了。浮呢,就是心稳定不了。念句佛号,妄想就在那里转来转去,它就是浮。止观、定慧都没有。你不浮就是有止的功夫,不沉就是有观的功夫。 止、观,定、慧要相资,这句佛号才能够念得上轨道。所以要把这佛号念得声声心心,不涩不掉,不浮不沉。这是我们念佛的一些法则,不是很简单的。好,这样念去呢,就能够慢慢地把六根摄住。声音和心相依,这就是叫摄心念佛。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虚云老和尚山居诗六首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八十三)阿难白佛言:世尊,诚如法王所说,觉缘遍十方界,湛然常住,性非生灭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零七)“是故应知:汝言‘觉了能知之心潜伏根里,如瑠璃合’,无有是处。”
- 六祖和慧律法师开示《金刚经》第二十品 离色离相分
- 往生到极乐后的正报身心相貌
- 佛说,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
- 六祖和慧律法师开示《金刚经》第十三品 如法受持分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五十三)阿难即从座起,礼佛合掌,长跪白佛:世尊,若此见闻必不生灭,云何世尊名我等辈遗失真性,颠倒行事
- 五种邪命,皆为利养
- 你不要以为有一个什么方法,就可以即身成佛
- 佛说,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
- 六祖和慧律法师开示《金刚经》第八品 依法出生分
- 念佛是除业障最好的方法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汝之心灵一切明了,若汝现前所明了心实在身内,尔时先合了知内身
- 佛源老和尚:最难断的就是情爱这个家贼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一十七)阿难言:“我所说中,非此二种,如世尊言:‘眼色为缘,生于眼识’,眼有分别
- 我为不信佛的父亲助念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八十六)阿难言:必此妙见性非自然,我今发明是因缘生;心犹未明,咨询如来,是义云何合因缘性?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六十八)又则汝今见物之时,汝既见物,物亦见汝;体性纷杂,则汝与我并诸世间不成安立。阿难,若汝见时,是汝非我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零一)“是故应知:汝言‘觉了能知之心住在身内’,无有是处。”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