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楞严开示(七十八)交光云:即护戒心。此将毁戒体句,作二义释之
1、共读共读楞严开示,楞严七十八,开示交光云:即护戒心。交光将毁戒体句作此将毁戒体句,云即义释作二义释之。护戒楞严经讲义是共读圆瑛法师编写的,楞严经义贯成观法师编写的楞严,这两部开示是开示由台湾省高雄文殊讲堂慧律法师主讲。 2、交光将毁戒体句作今天芯记禅院与大家继续共同学习高僧开示。云即义释欢迎各位有学之士,护戒有修之仁者,共读各位高僧大德,楞严开悟见性的开示仁者在评论区批评指正,指引教授,开示教导芯记禅院后学之人的学习感悟,悲悯在家学人,无善知识指导难免对经典望文生义,产生种种宗教妄想。学“楞严楞伽”开示要用智慧,不能钻文字的牛角尖,不能被艰涩的文字转出烦恼来,要透过文字,见到文字背后的本来面目,见到真如佛性,见到我们人人本自具足的那个。 3、学精典,体悟比理悟要重要得多。看《楞严经》你说记不住,其实没有人能记住。抓住里边的某句话成为你的生活指导,正好对应了你生活里边,你正好又执着了一件事、两件事,那么你看经典里边的某句话,正好一下子指导了你那件事。 4、那这句话你就记住了。【交光云:】就是交光法师《楞严正脉》。 5、【即护戒心。此将毁戒体句,作二义释之:】【一、乃钵吉蹄,】就是摩登伽女。 1、【将欲毁阿难之戒体,以遂其欲;】。【二、幸阿难已证初果,有道共戒力,】什么叫做道共戒。道共戒跟定共戒要一起讨论,先讲定共戒,定共戒是三乘的圣人发色界定,我们三界不是有欲界、色界、无色界吗。发色界的定,自然防非止恶,就是说:三乘的声闻、缘觉、菩萨,三乘的圣人发色界的定,也就是有这个色界的定力,色界的定力就是抛开五欲六尘,财色名食睡统统放下,自自然然能够防非止恶,这是定共戒。 2、道共戒就更深,定共戒站在定的角度发色界定;道共戒更深,发无漏慧,也就是三乘的圣者发无漏慧,无漏慧道,也就是无漏道,自契废恶修善之律仪,自契,契就是契约的契,自然契合废恶修善的律仪。再讲一遍:定共戒是三乘的圣者发色界定,自得防非止恶;道共戒是三乘的圣者发无漏慧之道,自契废恶修善之律仪。再举一个例子,譬如说:我们有皈依的佛弟子,有正确的因果观念,那么,我们佛弟子有因果的观念的时候,碰到了种种的恶境,自自然然的,就会产生强大的因果观念;这个能做、这个不能做。定共戒、道共戒就是这样子,他们更进一层,一般三皈的佛弟子,有因果的观念,自然能够戒恶修善;定共戒更进一层,是发色界的定;而道共戒是发无漏慧。 3、所以,第二,幸阿难已证得初果,有道共戒,道共戒很简单,几个字就可以很清楚,就是共依无漏道,“共戒”就是共同依靠;“道”就是指无漏道。所以,“道共戒”如果把它翻过来,叫做共依无漏道。 4、【身虽近,而心不动,乃将毁而未毁,犹得保全戒体。然当此势迫情危,遂默祷世尊大慈。】这个“寗”跟那个“宁”一样的,怎能不救我阿难呢。 5、【世尊他心悉知,】世尊有他心通。【故有下文,斋毕即归,说咒救脱也。】斋毕就是用斋结束,一般佛都会说法;但是,这一次例外,斋毕马上回来,就是有重大事情要发生。说咒救脱,这个非常明显的,楞严咒是过午以后佛才宣说的。共读楞严开示
七十八交光云:即护戒心。此将毁戒体句,作二义释之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念佛法门为何是圆顿之教
- 共读楞严开示(二百七十九)【讲义】因于通、塞,二种妄尘,发闻居中,吸此尘象,名嗅闻性。此闻离彼通、塞二尘,毕竟无体
- 共读楞严开示(五十九)严净毘尼者:毘尼戒律之总名,此云善治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六十一)大慧,相续灭者,相续所因灭,则相续灭;所从灭及所缘灭,则相续灭。大慧,所以者何
- 净土一法难信就在我们不能了解阿弥陀佛的心
- 共读楞严开示(四百一十一)【讲义】因空生摇,坚明立碍,彼金宝者,明觉立坚,故有金轮,保持国土。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八十五)是故当知:意入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九十三)【注释】大慧,若复诸余沙门、婆罗门,见离自性:浮云、火轮、揵闼婆城、无生、幻、焰、水月
- 我想学佛,但佛号念不下去怎么办
- 共读楞严开示(六十一)己三列上首名其名曰:大智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拘絺罗、富楼那弥多罗尼子、须菩提、优婆尼沙陀等,而为上首
- 随机阅读
-
- 临产助念可护佑产妇母子平安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三十八)支句非支句。巧明处句非巧明处句。禅句非禅句。迷句非迷句。现句非现句。护句非护句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四十)杂句非杂句。说句非说句。毗尼句非毗尼句。比丘句非比丘句。处句非处句。字句非字句。
- 共读楞严开示(四百二十一)【讲义】此迷为复因迷而有?因悟而出?富楼那言:如是迷人,亦不因迷,又不因悟
- 文殊师利菩萨降伏魔王波旬
- 共读楞严开示(四百三十七)【讲义】以是俱非,世出世故,即如来藏,元明心妙。
- 共读楞严开示(六十五)属诸比丘,休夏自恣,属者附属:此二句陈述辟支来意,为值遇休夏之时,要附属诸比丘,作自恣法耳
- 共读楞伽开示5—— 楞伽经是禅宗的最高经典 楞伽法门开示的是性相二门
- 将闻持佛佛,何不自闻闻
- 共读楞严开示(四百一十六)【讲义】巳二 四生感应 同业相缠,合离成化。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零八)例汝今日:以目观见,山河国土,及诸众生,皆是无始,见病所成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八十二)【讲义】阿难!譬如有人:劳倦则眠,睡熟便寤;览尘斯忆,失忆为忘。是其颠倒,生、住、异、灭,吸习中归
- 什么样的程度才能称为至心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六十)【讲义】是故当知:识阴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 共读楞严开示(六十二)富楼那弥多罗尼子,父名:弥多罗尼,此云慈女,母名。双兼父母为名,简称满慈子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六十一)大慧,相续灭者,相续所因灭,则相续灭;所从灭及所缘灭,则相续灭。大慧,所以者何
- 微缕供佛,得成佛道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八十六)大慧,譬如破瓶,不作瓶事;亦如焦种,不作芽事。如是大慧,若阴界入性,已灭、今灭、当灭,自心妄想见
- 共读楞严开示(四百一十五)【讲义】辰二众生相续(分三) 已初六妄成就 二四生感应 三结成相续 今初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八十六)大慧,譬如破瓶,不作瓶事;亦如焦种,不作芽事。如是大慧,若阴界入性,已灭、今灭、当灭,自心妄想见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