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明心,这句名号就是佛心
念佛也要明了自心,想要明心这些都是句名作为上品往生的开示,这种要求是号佛比较高的。觉明妙行菩萨就问达本——达本就是想要明心原来那个好丹术的炼丹道士——就问达本:「你将云何?」就是「你修行想获得什么?」达本就说:「我想明心。」有点像禅宗要明了心性。句名菩萨就当下给他一针见血的号佛顶门针:「你说这些话是不是口头话呀?」你能明什么心呢?你没有明心,说要明心,想要明心又找不到明心的句名方法,这不是号佛口头禅吗?但一个修行人不能在口头上讲大话,要落实在实处。想要明心怎么办?「应当精勤念佛。句名这比你修其它的号佛法门、想明心见性的想要明心功德高出十倍。」给他一个偈子:心外无佛,句名佛即汝心;深信不惑,号佛一念无生。 明心见性,虽然是宗门下常谈的,但净土法门实际上也包含着明心见性的功夫,大家要明了这一点。所以佛说了一句话:若人但念阿弥陀,是名无上深妙禅。不一定要走参话头的道路,不一定要走默照禅的道路,就是专心念这一句阿弥陀佛,明心见性的功夫就在里面。 为什么?由于这句名号就是佛心。禅是什么?禅就是佛心。这句名号就是阿弥陀佛的心。这个名号为什么叫无上深妙禅?不是色界的禅定,不是无色界的空定,也不是声闻的九次第定,乃至于不是权教菩萨的断尘沙惑的禅定,它是圆教佛断尽一切无明、烦恼习气都没有的那个至极清净心的一个佛号的展示。这叫无上深妙禅,没有比这个禅更深更妙的了。 你在念这句名号的时候,实际上就已经安立在禅的最高境界上了。所以古德曾经开示:此身已在含元殿,何必觅人问长安?原来的首都是在长安,长安最主要的宫殿叫含元殿。你现在已经在含元殿了,你还到处问人,说:「长安怎么走?」这不是笑话吗?你已经在长安城里最核心的那个宫殿,你还到处找人问长安怎么走;你念阿弥陀佛已经在深妙禅里面,你还要找一个参禅的方法:同样的道理。这就是「心外无佛」。 佛不在心外,大家一定要了解这一点,包括我们讲阿弥陀佛来接引我们。阿弥陀佛的接引,也是由我们的心性显现出来的,再加上阿弥陀佛的愿力。所以临终显现的佛像各有不同——每个人的心性清净程度不同,他没有一个纯客观的、只有一种相状的佛。没有这个东西。所以一切佛的显现,离不开我们的心。心外是没有佛的,这个心是指我们的妙明真心了。心外无佛,全体的佛、佛号、佛像就是我们的妙明真心。 这「心外无佛,佛外无心;全心即佛,全佛即心」。跟禅宗马祖道一开示学人「什么是佛?即心是佛」,这不同样的道理吗?即心是佛,那即佛也是心嘛。你对这样一个圆顿的道理能够深信,没有一丝的疑惑,这一念深信之心,就是安住在无生里面——「一念无生」。为什么一念净信即得往生?一念清净的信心,也就是一念无生之心,所以有这样一个般若智慧的观照,再有深信、切愿、称名,那你的往生就是上品往生。这就等于是解第一义谛。有解第一义谛的那种空性,又能够去执持这个名号的妙有,就能够得到上品往生。
- 最近发表
-
- 学佛人要透过这关,不需要去求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四十三)【诠论】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诸识有几种生住灭?”
- 净慧老和尚:我们修行的时候,是选择禅宗还是jing土宗?
- 共读楞伽开示(二十二)云何净其念
- 吾人现前一念心性,觅之了不可得
- 净旻法师:“文殊菩萨成道日”!这是个无中生有的日子
- 共读楞伽开示(四十)一切无涅槃,无有涅槃佛,无有佛涅槃,远离觉所觉,若有若无有,是二悉俱离
- 共读楞伽开示(八十)云何为财富?何因致财富?云何为释种?何因有释种?云何甘蔗种?无上尊愿说。
- 以敬信心造观音像感应三则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二十九)成句非成句。譬句非譬句。弟子句非弟子句。师句非师句。种性句非种性句。三乘句非三乘句。
- 随机阅读
-
- 欢喜心扫塔礼塔之殊胜功德
- 共读楞伽开示(十九)成自性 圆成实性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四十八)【注释】大慧,诸识有三种相,谓转相、业相、真相。
- 初果须陀洹与菩萨道
- 蕅祖大师开悟时的情景
- 凡事都要留有余地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七十二)复次,大慧,有七种性自性:所谓集性自性、性自性、相性自性,大种性自性、因性自性、缘性自性、成性自性。
- 共读楞伽开示(二百一十六)青赤种种色,珂、乳及石蜜,淡味、众华果。日月与光明,非异非不异
- 忍之久而纯,耐之久而熟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八十四)大慧,彼若相续:若事、若生、若有;若涅槃、若道、若业、若果、若谛、破坏断灭论
- 到寺院拜佛,不要在大殿正中央拜垫上拜佛
- 净慧老和尚:我们修行的时候,是选择禅宗还是jing土宗?
- 妄语戒有哪种情况可以开缘
- 千万不要随便给别人提建议
- 共读楞伽开示(三十九)知人法无我,烦恼及尔焰,常清净无相,而兴大悲心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三十六)慧句非慧句。涅槃句非涅槃句。尔焰句非尔焰句。外道句非外道句。荒乱句非荒乱句。幻句非幻句
- 角度不一样,看问题也不同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四十八)【注释】大慧,诸识有三种相,谓转相、业相、真相。
- 共读楞伽开示(八十六)彼诸最胜子,缘觉及声闻,何因百变易?云何百无受?云何世俗通?云何出世间?云何为七地?唯愿为演说。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三十四)明句非明句、神通句非神通句。虚空句非虚空句。云句非云句。工巧伎术明处句、非工巧伎术明处句。风句非风句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