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第十二套:?7>说三摩中 二十五圣圆通 《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
1、楞严《楞严经》第十二套:。经第7>说三摩中二十五圣圆通《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套>通章讲题:《大佛顶首楞严经》。说摩萨耳 2、中圣说三摩中二十五圣圆通《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圆通音菩主讲:慧律法师主讲。观世根圆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楞严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经第 3、套>通章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说摩萨耳[辰三、中圣四不思议,圆通音菩分五,观世根圆巳初、楞严标承圆通自在力,二、同体形咒不思议,三、异体形咒不思议,四、破贪感求不思议,五、供养佛生不思议。今初]楞严经讲义925页。经文我又获是圆通,修证无上道故,又能善获四不思议无作妙德。 4、】获得圆通就是证得体用具足,所以四不思议它就是一种妙用。无作就是无为,简单讲:我们的心性无所作,但是,无所不作,无所作就是体性本空,无所不作就不坏缘起。所以,诸佛菩萨证得圆通。 5、[此重标自证圆通体用。上三句证体,下三句起用;前上合下同,带果行因,]上合下同,翻开878页为什么要这样翻呢。恢复一下我们的记忆。 1、878,看黑字体的,[忽然超越,世出世间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带果行因,[历位进修,皆标从三昧。]简单讲:任何十方三世一切佛,没有入三摩地,没有入三昧,就表示不可能成佛,三昧就是正定[此重标,我又得是真实圆通:获者得也;修证无上道故:当是功行渐深,修证将满,得成无上之佛道故,温陵多约等觉释之[又能善获下,称体起用;而言善获者,即不假作意,]不假作意就是抛开一切思惟、一切意识型态,叫做不假作意。[任运自在,]就是我们的本性,真如本性,圆觉的清净自性是不假造作的,任运自在的。[至妙至神,不可思惟,不可拟议,]所以,诸佛菩萨的境界,你用猜的、去推测的,都不可能达到,永远没有办法。 2、众生所能思议的、推论的,无非都是妄想,无非都是想像、语言、文字、观念,到这个无作称体起用的时候,是至神至妙的[言思所不能及,口欲谈而辞丧,]「丧」就是失去了,谈都不能谈,禅宗的最高峰的境界。[心欲缘而虑亡也。 3、]心想要往外去攀缘,欲缘,去攀缘这个无上的无作圆通自性;可是,没有办法去触及到。[四种皆是无作无为不可思议之德用,妙即不可思议之谓也[巳二、同体形咒不思议]【一者:由我初获,妙妙闻心,心精遗闻,见、闻、觉、知,不能分隔,成一圆融,清净宝觉,故我能现,众多妙容,能说无边秘密神咒。 4、】一者:四不思议第一个不思议,一者:由我初获,妙妙闻心,这个妙妙就是用妙智照这个妙理,为什么我们圆觉的清净自性都加一个「妙」呢。这个「妙」就是不可思议的意思,不是一般世间人的智慧,也不是一篇世间的道理,它是无生之理,所以叫做用妙智照得妙理闻心。 5、心精遗闻,这个「遗」就是脱,这个「闻」字就是能所,能闻和所闻。这个心精脱离了、脱尽了能闻和所闻。《楞严经》第十二套:?7>说三摩中 二十五圣圆通 《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
《楞严经》第十二套:?7>说三摩中 二十五圣圆通 《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忽然看见异相,这里头有魔也有圣境
- 共读楞严开示(四百二十八)【讲义】真妙觉明,亦复如是。汝以空明,则有空现;地、水、火、风,各各发明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六十九)【讲义】若此识心,本无所从,当知了别,见、闻、觉、知,圆满湛然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二十五)【讲义】阿难,又汝所明,意法为缘,生于意识。
- 为什么会有大海平地呢
- 共读楞严开示(四百二十八)【讲义】真妙觉明,亦复如是。汝以空明,则有空现;地、水、火、风,各各发明
- 共读楞严开示(二十六)破识心五种胜善功能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四十)【讲义】如是乃至:五阴、六入、从十二处、至十八界、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
- 这句佛号念得孤明历历,这里面就有观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一十一)解脱至何所?谁缚谁解脱?云何禅境界?变化及外道?
- 随机阅读
-
- 在世间上要做到这四个缘
- 共读楞严开示(六十四)复有,复字去声,不独声闻在座,更有无量辟支,云集而来。梵语具云辟支迦罗,名含二义故不翻
- 共读楞伽开示4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三十)【义贯】阿难,又汝所明,耳声为缘,生于耳识。此识为复因耳所生,以耳为界?
- 过年宴请宾客如何才最吉祥
- 共读楞严开示(二十六)破识心五种胜善功能
- 共读楞严开示(五十五)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于国土,成就威仪。此下十二句,叹实德迥异二乘,显然菩萨作略;此四句叹自利之德体
- 共读楞严开示(五十三)欲漏 有漏 无明漏
- 过年宴请宾客如何才最吉祥
- 共读楞严开示(十五)正说妙定始终,说三摩修法,令从耳根一门深入
- 共读楞严开示(二十二)何谓真心,何谓性定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七十二)【讲义】辰二别释(分六) 巳初眼入乃至六意入
- 念佛就是无与伦比极为深妙的禅
- 共读楞严开示(十二)会通四科,即性常住
- 共读楞严开示(九十)初悔闻请定竟 戊二 会众愿闻
- 共读楞伽开示4
- 往生极乐世界,有五因缘不退
- 共读楞严开示(八十二)阿难见佛,顶礼悲泣,恨无始来,一向多闻,未全道力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零四)此亦如是,目眚所成,今欲名谁,是灯是见?何况分别,非灯非见
- 共读楞严开示(二百七十八)【讲义】耳入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