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分段贯释——供养给事分第八
1、金刚经分《金刚经》分段贯释——供养给事分第八。段贯第《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总共六次翻译,释供事分而世间读诵者,金刚经分每每喜奉秦译本,段贯第主要是释供事分因为秦译本文之简洁利落过去古今文人注释,多至数十家,金刚经分大多重视消文释义而疏于述义,段贯第于般若宗旨渐行渐远。释供事分 2、金刚经分般若者,段贯第心华妙谛,释供事分无实无虚,金刚经分密密深深,段贯第千圣不识,释供事分哪里是一家之私言可穷尽其奥妙。芯记禅院公众号发愿方便读诵受持者,择其现前资料方便,刊发王骧陆上师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六门以及《金刚经白话述义》,《金刚经受持法略说》共八部分,另外收录刊发六祖大师等的注解,台湾高雄文殊讲堂慧律法师讲义,做出一个有关《金刚经》的合集,以飨读者,方便受持读诵者。鉴于水平有限,难免有疏漏错误。 3、希望读者海涵。【分义】世尊住世,为一大事因缘,欲众生了生死,而众生之所以报恩者,若徒取形式上之香花庄严,岂真供养给事哉。必也以养志为先,自己明此大事,求了生死,斯真供养矣。原夫众生之所以不能自在如佛者,良以无善巧方便慧,乃抟取色身名身,成此世界,由微尘而世界,由世界而微尘不知此乃影像相,如不能离于幻影,则视一切妄相,执为实有,在微尘执微尘,在世界执世界,在佛则执三十二相矣。 4、如是颠倒,自不明一合相圆合而成为实相之理,故当离一切相,以无住为住,是真供养如来者也。【经文】须菩提,于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须菩提言,甚多须菩提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如来说世界。【注释】世界微尘,同一生灭之幻相其实微尘世界,皆无自性,非有实体,众生执有,抟取色身,假立一合相,但不过影像而已。以抟取色身,故成为世界,不能无名,遂立名身,世人愚痴,无善巧方便慧以破之,不得自在,故佛反问之也。 5、【经文】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见如来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 1、【注释】前段佛谓众生之色身名身,不过微尘转世界之一幻起幻灭耳。即今如来之三十二相,非正觉性体,又何尝不是幻身生灭,岂得因佛身为奇特而可分别哉。夫如来者,法身也,不可以取相见,不可以离相求。 2、汝今欲供养如来,若以见相为供养者,非真供养给事者也。行者于此等处细参之,最可发平等智光。 3、【芯记提示行者注意王骧陆居士开示:于此处细参之,最可发平等智光】。《金刚经》分段贯释——供养给事分第八
《金刚经》分段贯释——供养给事分第八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在世间上要完成四个缘
- 《楞严经》第五套:十番显见?21>
- 《楞严经》大纲(目次解说)8
- 《楞严经》第七套:十八界本如来藏 妙真如性?3>
- 无分别地讽诵大乘经典,既破我执也破法执
- 《大手印》浅析讲记(八十八)不忘自相光明 不起遮遣成立取舍
- 《楞严经》大纲(目次解说)8
- 《大手印》浅析讲记(六十四)有觉有照还是生死
- 为什么要忏悔,忏悔的意义何在
- 《楞严经》第二套:总论(义贯绪论)?10>
- 《大手印》浅析讲记(八十五)认识到妄心起处就是真心这就站稳脚跟了
- 《大手印》浅析讲记(八十二)唯以认识直指所示的本性为正知见
- 净土正行,尤以念佛为首
- 《楞严经》大纲(目次解说)2
- 《大手印》浅析讲记(五十)妄想习气损之又损才能成就大道
- 《大手印》浅析讲记(八十八)不忘自相光明 不起遮遣成立取舍
- 阿弥陀佛为何被尊称为「佛中之王」
- 《楞严经》第五套:十番显见?11>
- 《大手印》浅析讲记(八十)一真法界华藏世界就是大手印
- 《楞严经》大纲(目次解说)14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