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第五套:十番显见?7>
1、楞严《楞严经》第五套:十番显见讲题:《大佛顶首楞严经》。经第主讲:慧律法师主讲。套番 2、楞严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经第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套番 3、楞严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经第义贯:[尔时世尊]即将[开示阿难及诸]与会[大众,套番欲令]其[心]皆悟[入无生法忍]。楞严于是经第世尊便[于师子座]上[摩阿难]之[顶,而告之言:如来常说:]一切[诸法]之[所]从[生]者,套番乃由[唯心所现],楞严依心而起科学家方向刚好相反,经第科学家是套番往外,往外太空一直探讨。 4、给人类更多的科学知识,对整个人类也有所贡献;但是,不能断烦恼,科学愈发达,有时候众生的烦恼愈多、病苦愈多。这个真心有体特别的重要,前面讲:妄识无处,妄识非心,妄识无体,现在讲:真心有体,它这个含义是什么。 5、它的重点就是说:我们每一个人的真如自性是存在的,有体就是:它确实存在的,只是它没有形相,般若智慧是存在的,它是有体性的,的的确确是存在的。所以,真心有体的意思就是说:我们的如来藏性是的确存在的,般若智慧是有体性,的确存在的,只是因为它没有形相。但是,用的时候清清楚楚,要找的话找不出来,不在相,不离相;不是相,也不可以远离相,即相离相,这个就是真心有体。 1、【尔时世尊开示阿难及诸大众,欲令心入无生法忍。於师子座摩阿难顶,而告之言:如来常说:‘诸法所生,唯心所现,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阿难,若诸世界一切所有,其中乃至草叶缕结,诘其根元,咸有体性,纵令虚空,亦有名貌,何况清净、妙净明心】。 2、[无生法忍]:就是内证到无生,一切法无生,[忍]就是印可,就是真正地亲证到那一种无生、不生不灭的境界。[忍],你如果要解释[忍耐],那么,就比较肤浅一点;要讲证量那就很贴切了。简单讲:无生法忍就是证量,证到无生,这样诠释就是非常的深,而且符合佛意。 3、[忍],忍可于心而不动。此忍是一种极高之智慧成就之相。并不是说像世间人:我要忍耐。 4、到最后,忍不住他就会爆炸。所以,众生忍耐是用压抑的;圣人的忍辱是证到无生,不需要忍,自然能够忍。一切法,能缘空,所缘境还是空,没有能缘、没有所缘,当然,一切法就是无生。所以,圣人的那种忍辱,不是用压抑的,是从内在里面爆发出般若的智慧,体悟到无生的忍。 5、小乘修四谛之三十二缘观,成就八忍八智,八忍:苦法忍、苦类忍、集法忍、集类忍、灭法忍、灭类忍、道法忍、道类忍。为什么后面一个[类]字呢。[类]字是指上二界一起讨论,也就是说:色界、无色界一起讨论,叫做类;八智:苦法智、苦类智、集法智、集类智、灭法智、灭类智、道法智、道类智,《楞严经》第五套:十番显见?7>
《楞严经》第五套:十番显见?7>
- 最近发表
-
- 整个身心世界就是一念心所变现出来的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四十)即时如来于大众中,屈五轮指,屈已复开,开已又屈,谓阿难言:汝今何见?阿难言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八十四)世尊亦曾于楞伽山,为大慧等敷演斯义:‘彼外道等常说自然,我说因缘,非彼境界。’我今观此觉性自然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五十)大王,汝年几时见恒河水?王言:我生三岁,慈母携我谒耆婆天,经过此流,尔时即知是恒河水
- 因小拂逆便生瞋恚,岂非自小其量
- 佛源老和尚:最难断的就是情爱这个家贼
- 修心,就是抛弃欲望、放下心事的历练过程。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四十一)如来于是从轮掌中飞一宝光在阿难右,即时阿难回首右盼;又放一光在阿难左
- 菩萨成就国土,要有两种准备
- 六祖和慧律法师开示《金刚经》第八品 依法出生分
- 随机阅读
-
- 要破执着,必须先破你的分别
- 修心,就是抛弃欲望、放下心事的历练过程。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八十八)复次,阿难,此见又复缘明有见?缘暗有见?缘空有见?缘塞有见?阿难,若缘空有,应不见塞
- 佛源老和尚:投胎是个大问题,好多老修行一辈子修苦行,投胎到富贵人家享福去了
- 妄语戒有哪种情况可以开缘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六十三)阿难,此大讲堂洞开东方,日轮升天则有明曜;中夜黑月,云雾晦暝,则复昏暗;户牖之隙,则复见通
- 六祖和慧律法师开示《金刚经》第五品 如理实见分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一十一)【讲义】午三分合难破(分三)未初破因眼生二破因色生三破和合生今初
- 当初的三钱,辗转增盛到三千金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五十一)佛言:汝今自伤发白面皱,其面必定皱于童年;则汝今时观此恒河,与昔童时,观河之见,有童耄不?
- 做一个简单自主的人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七十一)【讲义】循业发现。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 修行不是在做学问
- 共读楞严开示(七十六)经彼城隍,徐步郭门,严整威仪,肃恭斋法。此入城行乞之仪。经谓经历、经过,彼指室罗筏城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九十九)于意云何?此夜灯明,所现圆光,为是灯色?为当见色
- 六祖和慧律法师开示《金刚经》第十一品 无为福胜分
- 如何把「空假中」三观运用于日常生活中
- 做一个简单自主的人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八十七)佛言:汝言‘因缘’,吾复问汝:汝今因见,见性现前,此见为复因明有见?因暗有见?因空有见?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二十八)尔时世尊开示阿难及诸大众,欲令心入无生法忍。於师子座摩阿难顶,而告之言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