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第五套:十番显见?9>
1、楞严《楞严经》第五套:十番显见讲题:《大佛顶首楞严经》。经第主讲:慧律法师主讲。套番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楞严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经第 2、套番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楞严翻开义贯270页,经第我们从271开始,套番经文【云何二种。楞严 3、经第阿难,套番一者、楞严无始生死根本:则汝今者,经第与诸众生,套番用攀缘心为自性者。二者、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则汝今者,识精元明由诸众生遗此本明,虽终日行而不自觉272,注释:【无始生死根本】:[根本]。所谓根本,就是所依的。也就是众生是依于六识妄心;而佛陀是依于如来藏性,所依的不一样,妄识则有生死、则有轮回、则有颠倒。 4、所以无始劫来,遭受无量生死的根本所依,那就是六识妄心,以此妄心种种颠倒这个轮转,远程来讲叫做轮回;近的距离来讲,现在这一念来讲,叫做心有生灭就是轮回、情绪有高低就是轮回、每天重复就叫做轮回。不一定说讲六道轮回,它这个轮转,就是心有增有减、有生有灭、有来有去,统统叫做轮回,回归这一念。【则汝今者,与诸众生,用攀缘心为自性者】:[则],即[今者],现前[与诸众生],不但是你,所有的众生都是这样。[用],以[攀缘心],第六意识,因为第六意识于外攀缘前五识所得五尘落谢之影子。 5、为什么分一个前五识。为什么分一个第六意识。又分一个第七意识。 1、一个第八意识。底下这一句话是很重要的,意思是:一个怎么会弄成八个呢。本性是一个意识,意识为什么八个呢。 2、意识就是就功能来分类的,前五识就是对外境,眼、耳、鼻、舌、身是对外境的。第六意识的功能就是分别心,第七意识的功能就是强烈的我法二执,第八意识的功能就像仓库一样的,储存一切的种子。现在我们就了解了,为什么八个识。 3、就是因为从功能上来分辨。于内攀缘第七末那识,所以,第七末那识叫做意根,叫做意识的根本。 4、故称第六意识为攀缘心,因此我们有分别心,就是指第六意识;我们有微细的执着,这个执着分先天跟后天的。先天叫做俱生我法二执,第六意识也是一样,有俱生的,也就是先天,还有后天的。 5、[自性],真心此言,什么是无始生死的根本呢。那就是现前你与一般众生,错把第六识攀缘心当作是自己的真心本性全世界上至皇帝,下至贩夫走卒,只要没有听到正法,统统用这样的心,包括哲学家、心理学家、艺术学家、音乐学家,都不能离开第六意识攀缘心的范畴,自己靠想象、靠分别。所以,后天所学习的总是不堪,因为他不是从清净自性涌出来的般若智慧。后天所学习的,总是不堪断烦恼。《楞严经》第五套:十番显见?9>
《楞严经》第五套:十番显见?9>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一门深入专修,不要夹杂
- 《楞严经》第十六套:?11>五十种阴魔
- 《楞严经》第五套:十番显见?22>
- 《楞严经》第十五套:?22>十习因、六交报、七趣轮回
- 不能起颠倒,这是净土宗的底限
- 《大手印》浅析讲记(四十四)开悟之人临终时灵性何去何从
- 《楞严经》第十二套:?14>说三摩中 二十五圣圆通 《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
- 《楞严经》第十五套:?5>十习因、六交报、七趣轮回
- 贪恋娑婆修行的功德不想往生可行吗
- 《楞严经》第十一套:说三摩中二十五圣圆通(前二十四圣)?15>
- 《楞严经》第十五套:?5>十习因、六交报、七趣轮回
- 《楞严经》第十六套:?22>五十种阴魔
- 阿弥陀佛的身口意功德
- 《楞严经》第七套:六入本如来藏?妙真如性?1>
- 《楞严经》第十六套:?34>五十种阴魔
- 《楞严经》第十四套:?17>(说禅那证位,令住圆定,直趣菩提)
- 整个身心世界就是一念心所变现出来的
- 《楞严经》第十一套:说三摩中二十五圣圆通(前二十四圣)?15>
- 《楞严经》第五套:十番显见?22>
- 《楞严经》第五套:十番显见?42>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