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个奇妙的心
1、点击视频观看,个奇一个人究竟有几个心。个奇现代科学把人类的个奇心智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和层次,您可知道释迦牟尼佛是个奇怎么说的吗。根据释迦牟尼佛的个奇教导,我们每个人都有八个心。个奇 2、个奇在佛经里,个奇这八个心通常被称为“八识”。个奇“识”是个奇指能够认知的功能。眼识是个奇视觉功能,能分辨色彩;耳识是个奇听觉功能,能分辨声音; 3、个奇鼻识是个奇嗅觉功能,能分辨气味;舌识是味觉功能,能分辨味道; 4、身识是触觉功能,能分辨身体的各种感觉,譬如冷热痛痒。第六个心是意识,也就是我们用来思考、推理以及做抽象的思惟心智。意识也分析前五个心所接受的信息,由于意识功能多元,一般人都会把祂当成自己的心智。 5、一般人大概不知道第七个心是什么,佛教经典将祂命名为末那识。在这八个心当中,负责做决定的就是末那识。 1、譬如我们决定要睡觉、要吃饭等,都是末那识下达指令,我们很难察觉到祂的存在。第八个心叫阿赖耶识,也称为根本识或如来藏,祂是最神秘的心。 2、因为祂像一台万能的录影机一样,巨细靡遗地记录我们做过的每一件事。我们完全不知祂的存在,但祂却是每个人的生命主体。前六个心接触外界形形色色的事物和资讯,第七个心时时裁决,第八个心完整无缺地记录并收藏一切。如果我们的身心是一个大公司,这八个心就像合作无间的董事长、总经理、经理、柜台员工。 3、让我们可以正常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在释迦牟尼佛尚未出现在这个世界之前,没人知道我们都有八个心,一般人都认为意识就是我们的灵魂,我们死后,祂还能继续存在,开展下一个阶段的生命。 4、佛陀清楚地告诉我们,意识无法永远存在,我们睡觉的时候祂就消失了,祂也不能让自己延续到下一世。真正可以永远存在的是如来藏,祂会执行因果律,也是依照我们过去的造作因,公平地呈现我们的果报,丝毫都不会错乱。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是由自己的如来藏所出生,任何有情生命体,即使微小如蚂蚁,也有它自己的如来藏,至于银河星系、山河大地,也是由大家的如来藏,共同感应变现出来。如来藏是一位名符其实的神奇隐形魔术师。 5、佛陀告诉我们这个生命的秘密,就是希望我们了解生命的根源,而能离开一切烦恼与痛苦。当我们找到第八识如来藏,并且全面开发祂所具有的神奇能力,我们就会像佛陀一样,可以完全掌控自己的生命,得到最终极圆满的智慧。古人以一首偈,说明我们身中八个心和合运作的道理。八个奇妙的个奇心
八个奇妙的心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志公禅师:十四科颂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零三)【义贯】阿难,汝更听此祇陀园中,食办击鼓,众集撞钟,钟鼓音声前后相续。于意云何?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五十八)汝等即是迷中倍人,如我垂手,等无差别,如来说为可怜愍者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四十四)尔时阿难及诸大众,闻佛示诲,身心泰然!念无始来失刧本心,妄认缘尘分别影事
- 只要往生极乐世界,再回来就很自在了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四十四)尔时阿难及诸大众,闻佛示诲,身心泰然!念无始来失刧本心,妄认缘尘分别影事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一十六)【讲义】不应声闻,杂成中界。界无中位,则内外相,复从何成?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九十一)阿难白佛言:世尊,必妙觉性非因非缘,世尊云何常与比丘宣说:见性具四种缘,所谓因空、因明、因心
- 末法时期,念佛以持名最为得力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五十六)诸善男子,我常说言:色、心、诸缘,及心所使,诸所缘法,唯心所现
- 随机阅读
-
- 千万莫上邪魔外道的当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四十七)大王,汝今生龄已从衰老,颜貌何如童子之时?世尊,我昔孩孺,肤腠润泽;年至长成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一十九)【讲义】阿难!又汝所明,舌味为缘,生于舌识。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四十七)大王,汝今生龄已从衰老,颜貌何如童子之时?世尊,我昔孩孺,肤腠润泽;年至长成
- 大安法师正月初三新春开示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七十六)【讲义】因于动、静,二种妄尘,发闻居中,吸此尘象,名听闻性。此闻离彼动、静二尘,毕竟无体
- 六祖和慧律法师开示《金刚经》第十八品 一体同观分
- 共读楞严开示(七十)时波斯匿王,为其父王讳日营斋,请佛宫掖,自迎如来,广设珍馐,无上妙味,兼复亲延,诸大菩萨
- 不废世间法而成就佛法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五十九)阿难承佛悲救深诲,垂泣叉手而白佛言:我虽承佛如是妙音,悟妙明心、元所圆满、常住心地
- 共读楞严开示(三十五)发觉初心,二决定义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七十三)【义贯】尔时世尊告阿难言:汝先厌离声闻、缘觉诸小乘法,发心勤求无上菩提。故我今时为汝开示第一义谛
- 如何看待人间佛教与净土法门的关系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五十五)佛兴慈悲,哀愍阿难及诸大众,发海潮音,遍告同会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一十六)【讲义】不应声闻,杂成中界。界无中位,则内外相,复从何成?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一十九)【讲义】阿难!又汝所明,舌味为缘,生于舌识。
- 从厌离心启发菩提心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二十七)阿难白佛言:世尊,我佛宠弟,心爱佛故,令我出家;我心何独供养如来,乃至遍历恒沙国土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二十六)【讲义】若因法生,世间诸法,不离五尘,汝观色法,及诸声法
- 共读楞严开示(三十六)圆满菩提,归无所得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