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不受任何善恶的干扰,这才叫真修
我们修行有三个步骤:第一个一定要先进入寂静的受任观念,寂静就是何善你一定要先摆脱这些不必要的外缘,使你的干扰内在里面充满着每一分每一秒的安祥,先进入寂,才叫使你的真修心先静下来,你并不需要去打坐,受任你只要内心拥有智慧,何善不要烦恼那些无谓的干扰困扰,你本身就是才叫悟,悟本身是真修在动静里面一如,而不是受任一定要静,打坐是何善定而起坐时乱了。如果静坐的干扰时候有悟,那起座那个悟跑到哪里去了?这个悟是才叫不分静跟动态的东西,所以你第一个步骤要先寂。真修 第二个步骤:从这个空要出这个假有,第二个叫做照,照就是妙有现前,妙用现前,我内心里面已经很寂静了,我已经不受到干扰了,你可以运用你这种大智慧的心中,然后由这个静慧的体,圣慧的体,圣人的智慧的这个体性,随时无相里面运用一切无相的、动态的这个妙有,在二十四个小时里面,你都不曾动一个念头去恨人,不曾动一个念头去说人家的是非,去伤害任何一个人,二十四个小时都保持这样的慈悲,而慈悲里面绝对化成无形的空性,而在空性里面产生无量的智慧,建立慈悲喜捨的观念,换句话说寂而常照,照而常寂,这是第三个步骤。 因此我们说由闻、思、修,如果我们有思惟,那么闻、思、修就具足,闻就是听闻佛陀的音声,听闻法师教诲的音声,闻慧、闻的慧,思就是我们要思惟。修,我们要付诸行动,真正地把持住叫做修行,不是身体去行动,你要弄清楚,修不是说我在那边拜佛、念佛,这是修行的一种,你要记住什么叫做修?把持得住自己不受到任何的善恶、无记的干扰,这叫做真修。 我们一般人是在事相上修行,我一天持多少咒,拜多少佛,这个已经很了不起了,这个对!要这样子,但是如果说我骂他,他不生气,他就可以稳住自己,这个叫做真修,这个才叫做功夫,你知道吗?不只是念《大悲咒》,念这个《往生咒》,你要能够一切顺、逆二境把持得住自己。如果这一句话你能够接受,三藏十二部经典你统统通达,把持得住自己,因为我们实在没有办法,为什么?异熟习气太重了,习气太重了,所以闻慧、思慧跟修慧,到最后就清净的慧,把持得住自己那就是完成了佛道的自觉,然后再来做利他的功夫,把持得住自己就是佛道讲的自觉的功夫,不受影响了,断了见思惑了。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发起菩提心的两个因缘
- 共读楞严开示(四百一十九)【讲义】富楼那言:若此妙觉,本妙觉明,与如来心,不增不减。无状忽生,山河大地,诸有为相
- 共读楞严开示(十九)谈七趣、劝离、以警淹留 辨五魔、令识、以护堕落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三十二)【义贯】阿难,又汝所明,鼻香为缘,生于鼻识。此识为复因鼻所生,以鼻为界?因香所生,以香为界?
- 凡事尽心尽力,时时反省自己
- 共读楞伽开示4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四十九)【讲义】是故当知:色阴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是华相非从空来,非从目出之故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九十八)【讲义】又如来说:地、水、火、风,本性圆融,周遍法界,湛然常住
- 持名念佛一法,事则至简至易,理则至深至妙
- 共读楞严开示(八)初销颠倒想说空如来藏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七十三)一切众生从无始来,迷己为物,失于本心,为物所转。故于是中观大观小。若能转物,则同如来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六十九)【义贯】阿难,譬如瀑流,波浪相续,前际后际不相踰越。行阴当知亦复如是
- 先从梦中醒,再度梦中人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五十九)【讲义】若此虚空,性圆周遍,本不动摇,当知现前,地、水、火、风,均同也名五大,性真圆融,皆如来藏
- 共读楞严开示(九十)初悔闻请定竟 戊二 会众愿闻
- 六祖和慧律法师开示《金刚经》第十七品 究竟无我分
- 发起菩提心的两个因缘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二十三)若非明和,则见与明,必有边畔!汝且谛观:何处是明?何处是见?在见在明,自何为畔?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七十三)一切众生从无始来,迷己为物,失于本心,为物所转。故于是中观大观小。若能转物,则同如来
- 共读楞严开示(四百二十八)【讲义】真妙觉明,亦复如是。汝以空明,则有空现;地、水、火、风,各各发明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