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无量寿佛经》第十一观:势至观
【经文】 次观大势至菩萨。观无观此菩萨身量大小,量寿亦如观世音。佛经圆光面各百二十五由旬,第观照二百五十由旬。势至举身光明,观无观照十方国,量寿作紫金色。佛经有缘众生,第观皆悉得见。势至但见此菩萨一毛孔光,观无观即见十方无量诸佛净妙光明。量寿是佛经故号此菩萨名无边光。以智慧光,第观普照一切,势至令离三途①,得无上力。是故号此菩萨名大势至。 此菩萨天冠,有五百宝华。一一宝华,有五百宝台。一一台中,十方诸佛净妙国土广长之相,皆于中现。顶上肉髻,如钵头摩华②。于肉髻上,有一宝瓶,盛诸光明,普现佛事。余诸身相,如观世音,等无有异。此菩萨行时,十方世界,一切震动。当地动处,有五百亿宝华。一一宝华,庄严高显,如极乐世界。 此菩萨坐时,七宝国土,一时动摇。从下方金光佛剎,乃至上方光明王佛剎,于其中间,无量尘数分身无量寿佛,分身观世音,大势至,皆悉云集极乐国土。畟塞③空中,坐莲华座,演说妙法,度苦众生。作此观者,名为观见大势至菩萨。是为观大势至色身相。观此菩萨者,名第十一观。除无数劫阿僧祇④生死之罪。作是观者,不处胞胎,常游诸佛净妙国土。此观成已,名为具足观观世音大势至。 【注释】 ①三途:指火途——地狱道,刀途——饿鬼道,血途——畜生道。乃因身口意诸恶业所引生之处。 ②钵头摩华:红莲华。 ③畟(cè)塞:数量众多,遍满的意思。 ④阿僧祇(qí):无数。 【译文】 「接下来观想大势至菩萨。大势至菩萨的身量大小,也和观世音菩萨一样。头颈四面的圆光各有五千里,光明照耀一万里。大势至菩萨的通身光明,照十方世界,光明照触之处皆作紫金之色,与大势至菩萨有缘的众生,都能见到。只要见到大势至菩萨一毛孔的光,即能见到十方世界无量诸佛的清净微妙的光明,所以,便尊称此菩萨名无边光。由于大势至菩萨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世界,令无量众生脱离三恶道,获得自性无上力,所以,便尊称他为大势至。 大势至菩萨的天冠上,有五百宝莲华。一一宝莲华,又有五百宝台。一一宝莲台中,十方诸佛的清净微妙国土广长的境相,都在其中显现。大势至菩萨头顶上的肉髻犹如红莲华。在肉髻上有一宝瓶,宝瓶盛满诸多的光明,光明中普遍显现佛事。大势至菩萨的其余身相,与观世音菩萨的身相平等,没有差异。大势至菩萨行走时,十方世界中一切震动。当大地震动之处,即刻涌现五百亿宝莲华。一一宝莲华的庄严高大,与西方极乐世界的宝莲华一样。 大势至菩萨禅坐时,七宝国土一时动摇。从下方世界的金光佛剎,直至上方世界的光明王佛剎,在那两个佛剎的中间国土中,无量如微尘数的分身阿弥陀佛,分身观世音菩萨与大势至菩萨,全都云集到极乐世界,遍满安养剎土的虚空中。分身三圣各自端坐在莲华座上,演说妙法,救度苦难的众生。 作这种观想的行人,名为观见大势至菩萨。这是观大势至色身相。观想此菩萨,名第十一观,能除无量无数劫的生死之罪。作这种观想的众生,不再投生胞胎,恆常游化诸佛的净妙国土。此种观想成功后,名为具足观观世音大势至二菩萨。」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求地藏菩萨满愿快,是什么原因呢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一十二)阿难!如彼众生,同分妄见,例彼妄见,别业一人
- 六祖和慧律法师开示《金刚经》第十六品 能净业障分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零七)【义贯】阿难,汝常晨朝以手摩头。于意云何?此摩所知;谁为能触?能为在手?为复在头?若在于手
- 随喜是增长自己功德最便宜的事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六十六)汝应于此分别自他,今吾将汝择于见中谁是我体?谁为物象?阿难,极汝见源,从日月宫,是物非汝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八十九)当知如是精觉妙明,非因非缘,亦非自然,非不自然,无非、不非,无是、非是;离一切相,即一切法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一十五)【讲义】若生于声,识因声有,则不关闻。无闻则亡声相所在?
- 往生到净土还有没有第八识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九十五)阿难白佛言:世尊,如佛世尊为我等辈宣说因缘及与自然;诸和合相与不和合,心犹未开
- 随机阅读
-
- 众经之王《华严经》的不思议功德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八十)佛告文殊及诸大众:十方如来及大菩萨,于其自住三摩地中,见与见缘并所想相,如虚空华,本无所有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八十九)【讲义】癸初发愿报恩二誓言度众生三求除细惑四速成正觉五申述不退今初
- 共读楞严开示(七十一)城中复有长者居士,同时饭僧,伫佛来应。室罗筏城之中,复有长者居士,同受佛化,故亦同时饭僧,以自恣作福胜故
- 末法时期,念佛以持名最为得力
- 共读楞严开示(三十六)圆满菩提,归无所得
- 共读楞严开示(三十六)圆满菩提,归无所得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一十五)若能远离诸和合缘,及不和合,则复灭除诸生死因。
- 空有不二契真如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一十五)若能远离诸和合缘,及不和合,则复灭除诸生死因。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九十五)【讲义】阿难!汝且观此:祇陀树林,及诸泉池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五十八)汝等即是迷中倍人,如我垂手,等无差别,如来说为可怜愍者
- 微缕供佛,得成佛道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零五)阿难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言,不见内故,不居身内;身心相知,不相离故,不在身外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七十六)【讲义】因于动、静,二种妄尘,发闻居中,吸此尘象,名听闻性。此闻离彼动、静二尘,毕竟无体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八十)佛告文殊及诸大众:十方如来及大菩萨,于其自住三摩地中,见与见缘并所想相,如虚空华,本无所有
- 这样的慾望,把我们的身心都繫缚住
- 共读楞严开示(三十二)离一切相,即一切法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九十一)阿难白佛言:世尊,必妙觉性非因非缘,世尊云何常与比丘宣说:见性具四种缘,所谓因空、因明、因心
- 共读楞严开示(七十三)阿阇黎此云轨范师,堪为人师范故,共有五种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