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业不能靠布施抵消,只有忏悔才能折损恶业
我讲一个小故事,恶业大家体会体会这个观念:佛在世的靠布时候,舍卫国国王叫波斯匿王,施抵损恶波斯匿王有一次带着茉莉夫人到山林间去游玩,有忏业游玩不是恶业两个人,他是靠布带着很大的军队保护着他去。游玩过了几天后,施抵损恶就要回城里去,有忏业在回程当中,恶业来到一个精舍(就是靠布比丘修行的地方),这时候突然所有的施抵损恶大象,(他是有忏业坐着大象),都停下来,恶业耳朵都竖起来,靠布因为从僧团里面,施抵损恶有一位比丘诵经的声音非常的好听。发出很优美的声音,非常好听,连大象都停下来,波斯匿王也很欢喜,波斯匿王也欢喜、茉莉夫人也欢喜、军队也欢喜,连大象都听得很欢喜。 波斯匿王就说:「这位比丘发出这么美妙的声音,我一定要重赏他,我要赏他十万两黄金。」茉莉夫人说:「你想要赏他黄金,那你先拿出来。」波斯匿王说:「不可以,我要亲自供养他。」茉莉夫人说:「您要先把黄金交给我,我再交给他。」 因为茉莉夫人是佛教徒,经常跟比丘来往,她知道这位比丘容貌非常丑陋,恐怕波斯匿王见到他就反悔了,所以才会提出这个要求。最后他们还是去拜见这位比丘,结果波斯匿王抬头一看:啊!这个人的声音这么美妙,怎么长得这么丑陋?看的都有点害怕,波斯匿王说,这个人的声音这么好听,怎么长这个样子呢?就去礼见佛陀。 佛陀告诉他说:在过去久远劫以前,有一尊佛出世,说法因缘结束后,就入涅槃,留下了一些舍利子。这时候有一位国王,很虔诚的皈依佛陀,準备盖一座七层宝塔,用种种宝物来庄严这座宝塔。当然这是一个很浩大的工程,他就召集国内所有工程师、耗资很多金钱和时间来打造。其中有一位工程师,就埋怨说:「供养这几个小舍利子,有需要这么大的宝塔吗?」经常抱怨,一边抱怨一边做。 等到这座宝塔完成之后,宝塔很庄严,舍利子也供在里面。国王带着文武百官、老百姓礼拜,一礼拜的时候舍利子就放光。这个工程师本来看不起舍利子,经常出恶口譭谤,看到舍利子放光生起信心,痛哭流涕在舍利子前忏悔。我不应该起这样的恶口。忏悔以后,还买了铃挂在塔上供养佛陀的舍利,併发愿希望生生世世皈依佛陀。 佛陀说:以前的那个工程师就是这个比丘,因为他譭谤口出恶口,譭谤舍利,因为忏悔、发愿的力量,免除三恶道的果报。但是因为当时所面对的是三宝境界,今世虽得人身还有残存的旧势力在,所以招感丑陋的果报。由于他供养铃,所以声音特别美妙,内心当中曾经发愿要皈依佛陀,所以今生得值佛出家修行,成就圣道。 看这个意思:我们所造的善、恶业,是不能相互抵消的!不可能说︰「我过去造了杀业的恶因,我现在用布施来抵消,没有这回事情。」当这个业力被保存下来,它会一个一个得果报。所以我们的果报各式各样都有,酸甜苦辣都有,为什么呢?因为我们造业的时候,也是各式各样的。这些业造作了之后,绝对不可能靠布施来抵消的!唯一的方法就是「忏悔」,只有忏悔才能折损恶业。 我们造作「业力」去熏习「阿赖耶」,「阿赖耶」变现「果报」,有它的等流性,这就是发明「万法唯识」的道理──是我们的业力,熏习了微细的「阿赖耶识」,阿赖耶识变现果报;果报当中,最主要的是「前六识」,这是比较粗的心识;前六识面对这个果报,又再继续造业,这个业力又再熏习阿赖耶识,又变现下一期的果报…使令我们的生命相续、业果相续、乃至于心识相续。这当中都没有一个独立自主的「我」存在,完全是由于「业力」的作用而显现出来的。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贫女人以随喜心,助行施者,得报如此
- 共读楞伽开示(二百一十二)如修行者入禅三昧,微细习气转而不觉知,而作是念:“识灭然后入禅正受。”实不识灭而入正受
- 共读楞伽开示(九十二)生及与不生,涅槃空刹那,趣至无自性
- 共读楞伽开示(二百一十三)余地相智慧巧便分别,决断句义;最胜无边善根成熟,离自心现妄想虚伪
- 至今未受三皈五戒,这样算盲修瞎练吗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六十三)【诠论】大慧,相续灭者,相续所因灭,则相续灭;所从灭及所缘灭,则相续灭。大慧,所以者何
- 共读楞伽开示(七十三)自性及与心,彼复各几种?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八十五)【注释】大慧,彼若相续:若事、若生、若有;若涅槃、若道、若业、若果、若谛、破坏断灭论
- 持名念佛一法,事则至简至易,理则至深至妙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零七)声闻辟支佛,佛及最胜子,身各有几数,何故不问此?
- 随机阅读
-
- 龙树菩萨:十二礼偈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八十九)【注释】大慧,若复说无种、有种、识三缘合生者,龟应生毛,沙应出油;汝宗则坏,违决定义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九十四)妄想、因缘灭尽,离妄想说所说,观所观,受用、建立身之藏识,于识境界、摄受、及摄受者不相应
- 共读楞伽开示(二百一十)彼身转,彼不作是念:‘我展转相因,自心现妄想计著转。’
- 遇到的处境常让我对念佛感到灰心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九十六)大慧,彼菩萨不久当得生死涅槃平等,大悲巧方便,无开发方便。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四十二)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诸识有几种生住灭?”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八十五)【注释】大慧,彼若相续:若事、若生、若有;若涅槃、若道、若业、若果、若谛、破坏断灭论
- 菩萨有两种因缘会失去戒体
- 共读楞伽开示(三十三)如是我闻,一时佛住南海滨楞伽山顶,种种宝华以为庄严,与大比丘僧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六十四)大慧,譬如泥团、微尘,非异非不异。金、庄严具,亦复如是
- 共读楞伽开示(九十一)无上世间解,闻彼所说偈,大乘诸度门,诸佛心第一:善哉善哉问,大慧善谛听,我今当次第,如汝所问说
- 忍之久而纯,耐之久而熟
- 共读楞伽开示(二百一十)彼身转,彼不作是念:‘我展转相因,自心现妄想计著转。’
- 共读楞伽开示(九十二)生及与不生,涅槃空刹那,趣至无自性
- 共读楞伽开示(二百三十五)【注释】复次大慧,若菩萨摩诃萨,欲知自心现量,摄受及摄受者妄想境界,当离群聚、习俗、睡眠
- 她一念阿弥陀佛,鬼就不敢靠近她
- 共读楞伽开示(二百三十五)【注释】复次大慧,若菩萨摩诃萨,欲知自心现量,摄受及摄受者妄想境界,当离群聚、习俗、睡眠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六十三)【诠论】大慧,相续灭者,相续所因灭,则相续灭;所从灭及所缘灭,则相续灭。大慧,所以者何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七十四)【诠论】复次,大慧,有七种性自性:所谓集性自性、性自性、相性自性,大种性自性、因性自性、缘性自性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