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愿行三法是什么关系?
1、信愿行三法是什关什么关系。土法门,信愿行法系以信愿行三法为宗。什关阁下既已笃修净业,信愿行法系信之一字,什关谅已全体担荷,信愿行法系究竟无疑矣。什关 2、信愿行法系至于愿行二法,什关似犹有彼此对待之执,信愿行法系不能融会贯通。什关致于圆融无碍法中,信愿行法系生起许多障碍。什关俾彻悟坚密澫益三大师之普照万汇圆满月光,信愿行法系祗因一丝当目,便成分隔矣。今谓真念佛人,当念佛时如子忆母,其间断无狐疑不信,与不愿见母之念头可得。 3、说甚同运分运,说甚愿存则一心不纯。原是一个,何得头上安头,以不能兼顾及不能不兼顾为虑。 4、观阁下之所说,与某僧之论,皆实未能著实从事,乃于未发足前,先拟议到家景象。故于古人对治分别之法言,反生出种种分别。试问心外无佛,佛外无心,不恳切而能然乎,无信愿而能然乎。彻悟坚密二师之语虽有异,而意实相资而相成。 5、认做分运同运,可谓无择法眼。至于澫益所说,乃是为一辈倚傍宗门,念自性弥陀,生唯心净土,及不依净土宗旨而修,但以念至一心不乱为究竟极则事者之法药也。何可引此净宗门外之事,以例信愿具足之真修,致门径混滥也。 1、此上约理通说也。若约事别说,发愿当于朝暮念佛毕时,晨朝十念,亦先念佛后发愿,或用小净土文。若身心有暇,宜用莲池大师新定净土文。 2、此文词理周到。须知发愿读文,乃令依文发愿耳。 3、非以读文一遍,即为发愿也。除朝暮发愿外,一切时但以至诚恳切念佛即已。增广文钞卷一·拟答某居士书,附某居士原书问:我不要信愿,只要念到一心不乱,不是也可以往生吗。 4、答:又无信愿,念至一心,无量无边之中,或可有一二往生。决不可以此为训,以断天下后世一切人往生净土之善根以能仗自力,念至业尽情空,证无生忍者,举世少有一二。 5、倘人各依此行持,置信愿而不从事。则芸芸众生,永居苦海,无由出离,皆此一言为之作俑也。而其人犹洋洋得意,以为吾言甚高。而不知其为断佛慧命,疑误众生之狂言也,世间善业,不出轮迥,若对信愿具足之往生净业,则彼善业,仍属恶业,信愿行三法是信愿行法系什么关系?
信愿行三法是什么关系?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父母未生之前你是谁
- 八个奇妙的心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二十六)阿难矍然,避座合掌,起立白佛:此非我心,当名何等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四十一)如来于是从轮掌中飞一宝光在阿难右,即时阿难回首右盼;又放一光在阿难左
- 以念头为一根线贯穿佛号,这样还是持名念佛吗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零三)佛告阿难:“是诸比丘适来从我室羅筏城,循乞摶食,归祇陀林,我已宿斋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七十七)【义贯】汝犹不知;如来藏中,性火真空,性空真火,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
- 六祖和慧律法师开示《金刚经》第十二品 尊重正教分
- 慧远大师示现的三个修行特点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一十三)【讲义】若兼二种,眼、色共生,合则中离,离则两合,体性杂乱,云何成界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八十六)阿难言:必此妙见性非自然,我今发明是因缘生;心犹未明,咨询如来,是义云何合因缘性?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零七)“是故应知:汝言‘觉了能知之心潜伏根里,如瑠璃合’,无有是处。”
- 什么是十信位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八十三)阿难白佛言:世尊,诚如法王所说,觉缘遍十方界,湛然常住,性非生灭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零七)“是故应知:汝言‘觉了能知之心潜伏根里,如瑠璃合’,无有是处。”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六十一)若以分别我说法音为汝心者,此心自应离分别音有分别性;譬如有客寄宿旅亭,暂止便去,终不常住
- 广钦老和尚教打坐方法
- 佛源老和尚当面训斥尼师 尼师吓得当即礼拜忏悔
- 六祖和慧律法师开示《金刚经》第十五品 持经功德分
- 六祖和慧律法师开示《金刚经》第二十二品 无法可得分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