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佛学问答

《楞严经》第十五套:?21>十习因、六交报、七趣轮回

《楞严经》第十五套:?21>十习因、楞严六交报、经第交报七趣轮回

1、套>《楞严经》第十五套:。习因21>十习因、趣轮六交报、楞严七趣轮回。经第交报讲题:《大佛顶首楞严经》。套>

《楞严经》第十五套:?21>十习因、六交报、七趣轮回

2、习因十习因、趣轮六交报、楞严七趣轮回:。经第交报主讲:慧律法师主讲。套>

3、习因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趣轮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4、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第八节、仙趣之因果。一、仙趣之因。经文:【阿难,复有从人,不依正觉修三摩地,别修妄念,存想固形,游于山林人不及处。

5、】在这里,为什么要讲仙,因为是中国人翻译的经典,这里在别的国家来讲,它不翻译这个的,因为是中国人,讲到一些种种的仙道,中国人喜欢成仙,以为天、仙,所以因为这一段,它是中国人翻译的。这一段,如果在别的国度来翻译的话,要美国人来翻译这一段的话就砍掉啦,因为他们没有仙的观念。接下来,仙趣之因,仙趣之果:。[注释]:「复有从人」:「复有」,尚有一类众生。

《楞严经》第十五套:?21>十习因、六交报、七趣轮回

1、「从人」,本从于人趣,意]思[即]就是[本来就在人趣]当[中,早就在人趣]当[中,不同上面十种人,系从他趣中来,初得人身,犹带十余习。《楞严正脉》]这么说[云:「从此仙趣以上,方与十习无干矣。」]跟十习因,从这边起,就跟十习因无关了。

2、「不依正觉修三摩地」:「正觉」,]就是[本心正觉之智,即]就是[正知见。谓这一类人,虽好修行,却不依正觉之智修正定。「别修妄念」:「别」,]就是[另外;即有别于正法之义。谓于正法之外,另修虚妄之念。

3、「存想固形」:「存想」。「固形」,]就是[永固身形。

4、谓心存妄想,欲求永固]这个[身形,亦即]也就是[长生不死。故其]所以他的[法门皆以贪著身相为主,]贪着身相就是执持四大,执着,强烈的执着四大啊做贪着身相为主。

5、身相本来就是地、水、火、风构成的,他不知道,他以为这个可以长生不老,不老长生,这个根本就是妄想。[而在]这个[无常的色身上著眼,]着眼就是修错方向了,修性才对,他修身,修这个色法,这个色法是无常法的嘛比[如]说[修]这个[「精气神」或]者是[「气脉明点」,欲求以色身「白日飞升」或化为「虹光身」等,皆是著身相修行者。「游于山林人不及处」:即]也就[所谓名山洞府]啦[、神仙隐迹之处]啦[[义贯]:「阿难,复有」一类本「从」于「人」趣,久在人趣]当[中,不同上面十种人之从他道来、初得人身,虽]然[好,à,修行,但]是[「不依」]佛陀的[本心「正觉」之智「修」习正「三摩地」,而「别修」虚「妄」之「念」,心「存」妄「想」欲求永「固」无常之身「形」,]这无常色身,你怎么样作什么仙。无常一到,你就要舍这个色身。

分享到:

京ICP备2024096807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