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佛学问答

为何用大地来形容十地菩萨的内心世界

十地——言地者,为何具足三义:一、地形的内能生万物;二、容地住持不动;三、菩萨负荷一切。心世此为菩萨亦尔,为何既证中道实际理地,地形的内能生成佛智,容地住持不动,菩萨并能运无缘大悲,心世荷负一切众生,为何故名为「地」。地形的内

为何用大地来形容十地菩萨的内心世界

为什么佛陀用大地来形容十地菩萨的容地内心世界呢?因为十地菩萨的内心世界有三种殊胜的功德:

第一个,「能生万物」。菩萨这个是心世讲到十地菩萨那种假观的智慧不可思议。所有的植物,所有的水果都要依止大地生长。十地菩萨的内心世界是什么呢?《楞严经》说,到了初地以上以后,他的波罗蜜叫作「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我们一个资粮位的菩萨修布施就修布施,十地菩萨他修布施的当下,具足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他能够一法圆摄百千法,百千法入一个法。所以他这个法门能够互含互摄,不可思议。人生就像大地,他能生出无量无边的波罗蜜。他修一个波罗蜜,能够创造无量的波罗蜜出来。

在《楞严经》上说,我们一个凡夫,修百万亿劫的善法,比不上十地菩萨一念的善心,他超过你过去在因地那个百千万劫时间的修行,因为他那个波罗蜜力量会不断地变化,一创造一切。所以十地菩萨的力量不可思议,他的假观的力量不可思议。

第二个,他的空观智慧更不可思议——安住不动。他对一切顺逆的因缘能够八风吹不动。

第三个,「荷负一切」,这是赞歎他的大悲心。他的大悲平等心就像大地,他能够很平等地去包容一切顺逆的众生。也就是说,这个菩萨已经证得了「中道实际理地,能生成佛智,住持不动」,而且「运无缘大悲」,荷负一切的有情众生,「名之为地」。

前面的十迴向,他要透过一些后续的工作来调整他在行六度的偏差。比方说他偏空了,他应该做的没有做;比方说他着有了,他做得太过头了,影响到他的止观了。所以十迴向,他必须在回到佛堂以后,要用三种迴向来自我调整。十地菩萨是任运顺入中道,不可思议了!他的空假中三观是自然平衡的,慈悲、智慧平衡。

当然这十地菩萨的功德我们做不到,但是我们用随喜的心把十地菩萨念一遍,来赞歎十地菩萨的功德。好,请合掌。

一、欢喜地。二、离垢地。三、发光地。四、焰慧地。五、难胜地。六、现前地。七、远行地。八、不动地。九、善慧地。十、法云地。

这十地菩萨,我们简单把他所花的时间解释一下。从外凡资粮位,从十信开始到初地,叫作一大阿僧祇劫,三大阿僧祇劫佔了一大阿僧祇劫。为什么叫欢喜地?因为初入实相,心生欢喜。他从前面的资粮位进进退退,忏悔业障,积集资粮,到十住的理观,到十行的历练,到十迴向的调整,现在中道的实相真如那一道光明终于在心中出现了,这个时候他知道他前面一大阿僧祇劫的努力没有白费,所以他内心生大欢喜。这个地方佔了一大阿僧祇劫。这个阶段偏重在空观这一块。

那么从欢喜地到八地,又佔了一大阿僧祇劫。这个时候主修慈悲,从利他的当中来培养自己的慈悲心。

那么从八地到成佛,又是一大阿僧祇劫。八地菩萨是一个很重要的阶位,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判教。因为八地的不动地,叫作无功用行,他能够很任运自在地生起中道的实相。那么初欢喜地,他初入中道实相,有时候相应,有时候不相应,到了八地的时候任运相应。这个地方讲到十地。

分享到:

京ICP备2024096807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