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楞严开示(三十五)发觉初心,二决定义
1、二决定义共读楞严开示,共读三十五楞严经讲义是楞严圆瑛法师编写的,楞严经义贯成观法师编写的开示,这两部开示是发觉由台湾省高雄文殊讲堂慧律法师主讲。今天芯记禅院与大家继续共同学习高僧开示。初心欢迎各位有学之士,二决定义有修之仁者,共读各位高僧大德,楞严开悟见性的开示仁者在评论区批评指正,指引教授,发觉开示教导芯记禅院后学之人的初心学习感悟,悲悯在家学人,二决定义无善知识指导难免对经典望文生义,共读产生种种宗教妄想。楞严 2、学“楞严楞伽”开示要用智慧,不能钻文字的牛角尖,不能被艰涩的文字转出烦恼来,要透过文字,见到文字背后的本来面目,见到真如佛性,见到我们人人本自具足的那个。学精典,体悟比理悟要重要得多。【求佛不舍大悲,令获如来,无余涅槃,】这「无余」再加一个字:就是无余「依」涅槃,无余依涅槃就是究竟涅槃;二乘人就是有余涅槃,佛就无余涅槃。【本发心路【佛告云:「汝等决定,发菩提心,于佛如来,妙三摩提,不生疲倦,应当先明」】说:你们决定发这个菩提心,对这个佛如来,仰慕这个菩提果,你们修这个妙三摩提,不生疲倦,要精进,应当先明,发觉这个初心,就是初发心很重要。 3、初发心要下二种决定,二决定义:。【一、决定以因同果,旋妄还觉,得令五浊澄清。 4、】一、你要下定决心,以不生不灭的因,才有办法证如来不生不灭的果。旋妄还觉,「旋妄」就是把这个妄转回来,转妄为觉,恢复到这个觉性。得令五浊澄清,劫浊、见浊、众生浊、命浊、烦恼浊等等。 5、【二、决定从根解结,】烦恼从六根显现,当然从六根下手啊。所以,决定从这个六根解下这个结、解掉这个结。【舍劣取胜,】舍劣法,取殊胜法,叫做舍劣取胜,你要修行,要取这个最殊胜的。【但向一门深入;不了根性真常,】因为众生还不了解,根性是真常,不生不灭的,所以,【击钟验其不灭。 1、】钟声由响,到最后就灭,清净自性不随钟声灭。【别索结元所在,】「别」索就是另外,另外要找寻打结的地方,绝对找不到。 2、佛陀说:除了六根打结变成烦恼,六根就是解脱的地方,打结的地方,就是解脱的地方,不能离开本处。所以叫做别索结元所在,你绝对找不到,「索」就是求。见一切相,不着就是了。【现佛证其无他,】佛证明没有其他。 3、【绾巾示结,六解一亡;】一条巾打个六结,把这个结从这个结心打开,第一结、第二结……六结统统打开了,一也没有了,同一心性嘛。烦恼之所以从六根显现,是不是因为普通人的六根执着于相,所以无法见性,因此产生了诸多烦恼评论区聊一下吧。共读楞严开示
三十五发觉初心,二决定义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有六种祸患会致钱财消散通往恶道
- 共读楞伽开示(六)性相圆融不二 本不冲突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六十六)如是,大慧,转识、藏识、真相若异者,藏识非因;若不异者,转识灭,藏识亦应灭,而自真相实不灭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五十四)大慧,现识及分别事识,此二坏不坏,相展转因。
- 弘一大师:我在西湖出家的经过
- 共读楞伽开示(四十)一切无涅槃,无有涅槃佛,无有佛涅槃,远离觉所觉,若有若无有,是二悉俱离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零四)一一刹几尘,弓弓数有几?肘步拘楼舍,半由延由延?
- 共读楞伽开示(二百二十四)受用建立身,是众生现识,于彼现诸业,譬如水波浪。
- 下品中生是什么样的情况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五十六)【义贯】大慧,现识及分别事识,此二坏不坏,相展转因。
- 随机阅读
-
- 所有的身心世界都是无常变化的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八十四)大慧,彼若相续:若事、若生、若有;若涅槃、若道、若业、若果、若谛、破坏断灭论
- 凡事最难是开始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六十六)如是,大慧,转识、藏识、真相若异者,藏识非因;若不异者,转识灭,藏识亦应灭,而自真相实不灭
- 十恶五逆,都是因为这个贪心
- 凡事都要留有余地
- 初果须陀洹与菩萨道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四十三)【诠论】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诸识有几种生住灭?”
- 住持佛教其责在僧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七十二)复次,大慧,有七种性自性:所谓集性自性、性自性、相性自性,大种性自性、因性自性、缘性自性、成性自性。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八十八)大慧,若复说无种、有种、识三缘合生者,龟应生毛,沙应出油;汝宗则坏,违决定义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七十一)【诠论】大慧,外道说流注生因,非眼、识、色、明集会而生;更有异因。
- 站在本来没有业障的角度来忏悔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零四)一一刹几尘,弓弓数有几?肘步拘楼舍,半由延由延?
- 共读楞伽开示(三十九)知人法无我,烦恼及尔焰,常清净无相,而兴大悲心
- 切记不要说“我欢喜什么”,也不要说“我不欢喜什么”
- 往生极乐世界,有五因缘不退
- 净旻法师:“文殊菩萨成道日”!这是个无中生有的日子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八十)大慧,愚痴凡夫性,无性自性第一义,作二见论。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二十九)成句非成句。譬句非譬句。弟子句非弟子句。师句非师句。种性句非种性句。三乘句非三乘句。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