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学佛法首先要培养内心的甚深见
《摄大乘论》是修学无着菩萨所作的。在本论的佛法修行当中,主要有三个重点:第一个就是首先深甚深见,第二个是培养广大行,第三个是内心究竟果。 从大乘的修学次第来说,我们刚开始修学佛法,佛法第一个重要的首先深工作就是培养内心的甚深见。为什么要有甚深见呢?我们作一个简单的培养说明。 我们大乘的内心修学,从发菩提心、修学受菩萨戒开始,佛法整个菩萨戒的首先深修学当中有两个重要的次第:第一个,就是培养我们要成就一个善业力。这个善业力就是内心说,我们刚开始行菩萨道,是依止内心的信心,就是对三宝功德的信心;依止这个信心,我们来修布施、持戒、忍辱种种的善法。当然我们菩萨内心也会有一些烦恼慾望,这个时候我们主要是依止我们的信心来克制,或者说是来压抑我们心中的烦恼。 当然,有时候信心比较坚固,我们内心就比较平静;但是有时候信心比较薄弱,这烦恼就在内心不断地波动,使令我们内心躁动不安。所以,在刚开始修学善业力的阶段当中,我们可以看得出来,一个菩萨内心的情绪是变化很大的,他没有办法控制自己,有时候好,有时候不好。 严格来说,这个人修行是还没上路,内心还是跟烦恼慾望纠缠不清,只是说他比一般人好一点,就是有一分信心善加克制。这样的修行,我们就说,哦,这个人已经开始在积集善业、忏悔业障。这是我们讲的第一个阶段。 慢慢地,我们应该再修第二个阶段,就是所谓的成就正念力。前面善业力的修学主要依止的是信心,慢慢地,我们从信心开始去听闻正法、如理思惟。这个时候内心产生一种智慧的光明,开始去如实地观照内心烦恼的活动。通过教理的学习,我们知道,内心的烦恼其实是由内心所变现的一种剎那剎那的生灭之法,它本性是毕竟空寂的。所以我们从一种正念的观照开始,从这样的一种有相的分别而契入到清净的本性,开始了解到「何期自性,本自清净」。 这个时候我们对烦恼的调伏就更加地有力量,我们的情绪也会变得比较稳定了。虽然有无量无边的烦恼还没有去对治消灭,但是它是如梦如幻的生灭之法,不像以前那么样的可怕了。所以说,我们在修学正念的时候,通过止观的观察,能够了解到生命的真相,内心能够安住在我们的本来面目。这个时候我们的情绪稳定下来,修行就正式上路了,我们也开始稳定地、慢慢地趋向于无上菩提。 所以说,我们在行菩萨道的过程当中,从一种信心的对烦恼的压抑,要提升到所谓的对烦恼的克服、调治——所谓智慧的观照。这样一个转变的过程主要的就是靠着甚深见。对佛法的学习、对生命的观察更加地深入,那么你对于内心的调伏力就加强。这就是无着菩萨在本论当中把甚深见安排在第一个次第的主要原因。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不能起颠倒,这是净土宗的底限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一十五)云何无众生,而说有吾我?云何世俗说?唯愿广分别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八十六)大慧,譬如破瓶,不作瓶事;亦如焦种,不作芽事。如是大慧,若阴界入性,已灭、今灭、当灭,自心妄想见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零五)云何名为同分妄见?阿难!此阎浮提,除大海水,中间平陆有三千洲。正中大洲,东西括量,大国凡有二千三百
- 莲宗十二祖彻悟大师画传
- 共读楞严开示(四百二十二)【讲义】佛言:彼之迷人,正在迷时,倏有悟人,指示令悟。富楼那!于意云何?
- 共读楞严开示(四百二十二)【讲义】佛言:彼之迷人,正在迷时,倏有悟人,指示令悟。富楼那!于意云何?
- 共读楞严开示(八十七)阿难自云:“顿悟禅那,修进圣位。”文只半卷,即题中诸菩萨万行是也。此是自他两利,上求下化之行
- 净宗根本经典——五经一论的格局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零七)阿难!如彼众生,别业妄见,瞩灯光中,所现圆影,虽现似境,终彼见者,目眚所成
- 随机阅读
-
- 经常这样观想,随时都诸佛菩萨护念你
- 共读楞严开示(四百三十五)【讲义】非苦、非集,非灭、非道,非智、非得。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八十六)复次,阿难,云何六入本如来藏妙真如性?
- 共读楞严开示(四百零四)【讲义】无同异中,炽然成异;异彼所异,因异立同;同异发明,因此复立,无同无异。
- 憨山大师彻悟心性的故事
- 共读楞严开示(八十八)最初方便者:即奢摩他,为首楞严定之最初方便也。以奢摩他中,破识非心,显见是心,令悟根性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八十六)复次,阿难,云何六入本如来藏妙真如性?
- 共读楞伽开示2(下)——《 楞伽经》的传奇传承苏东坡先生护持楞伽经公功不可没
- 《百喻经》癡人赞父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四十)杂句非杂句。说句非说句。毗尼句非毗尼句。比丘句非比丘句。处句非处句。字句非字句。
- 共读楞严开示(六十六)十方菩萨,咨决心疑,钦奉慈严,将求密义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五十九)【注释】大慧,取种种尘,及无始妄想熏,是分别事识因。
- 弘一大师:我在西湖出家的经过
- 共读楞严开示(二十四)常住真心
- 共读楞严开示(八十)敕文殊师利,将咒往护,恶咒销灭,提奖阿难,及摩登伽,归来佛所
- 共读楞严开示(四十二)今更约理解释,如是之法,按本经,如来藏妙真如性为如,如者不动之义
- 学佛的人可以练气功吗
- 共读楞严开示(十)带妄显真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三十八)支句非支句。巧明处句非巧明处句。禅句非禅句。迷句非迷句。现句非现句。护句非护句
- 共读楞严开示(四百二十二)【讲义】佛言:彼之迷人,正在迷时,倏有悟人,指示令悟。富楼那!于意云何?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