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楞严开示(八十)敕文殊师利,将咒往护,恶咒销灭,提奖阿难,及摩登伽,归来佛所
1、共读伽归共读楞严开示,楞严利八十,开示敕文殊师利,敕文将咒往护,殊师恶咒销灭,咒往咒销提奖阿难楞严经讲义是护恶圆瑛法师编写的,楞严经义贯成观法师编写的灭提摩登,这两部开示是难及由台湾省高雄文殊讲堂慧律法师主讲。今天芯记禅院与大家继续共同学习高僧开示。共读伽归 2、楞严利欢迎各位有学之士,开示有修之仁者,敕文各位高僧大德,殊师开悟见性的咒往咒销仁者在评论区批评指正,指引教授,开示教导芯记禅院后学之人的学习感悟,悲悯在家学人,无善知识指导难免对经典望文生义,产生种种宗教妄想。学“楞严楞伽”开示要用智慧,不能钻文字的牛角尖,不能被艰涩的文字转出烦恼来,要透过文字,见到文字背后的本来面目,见到真如佛性,见到我们人人本自具足的那个。学精典,体悟比理悟要重要得多。 3、看《楞严经》你说记不住,其实没有人能记住。抓住里边的某句话成为你的生活指导,正好对应了你生活里边,你正好又执着了一件事、两件事,那么你看经典里边的某句话,正好一下子指导了你那件事。那这句话你就记住了。经文:【敕文殊师利,将咒往护,恶咒销灭,提奖阿难】“敕”就是命令,佛命令文殊师利菩萨,将咒往护,把佛所宣说的咒,去那边诵咒,把阿难救回来,这恶咒就消灭了。 4、提奖阿难,及摩登伽,这稍微要注意一下,这个“提”是针对阿难讲的;这个“奖”是针对摩登伽女讲的,提奖阿难,及摩登伽,这样念就更清楚这个“提”就是牵引、拖着走,提就是把阿难拖着走。阿难因为中了这个毒咒,恍神,没有办法作主了,文殊师利菩萨就牵引着走这个“奖”就是劝,劝这个摩登伽女,“奖”就是劝劝她。 5、所以,一个是用牵引的,属于行动;一个是用语言奖励、劝劝她,一个是动手,一个是动口。【敕者敕令,】人间的王叫【人王】【法王,】就是佛了。【俱可称敕。佛为能敕人,文殊是所敕人】佛所说【必敕文殊者,以阿难为邪术所魇,】这个“魇”就像我们作恶梦,被魍魉所压迫,但是醒不过来,每一个人都有这种经验。 1、【非大智莫能醒;登伽为痴爱所缚,非大智莫能解故。】【将咒往护者:文殊将佛所说神咒,持往登伽家中,救护阿难,以及登伽;神咒一至,恶咒消灭,如汤销冰,】“汤”就是热汤,这个洒下去,热汤洒下去。 2、【如日破暗,究竟邪不敌正,阿难如从梦觉,】从这个恶梦觉醒。【登伽欲焰顿息,】欲焰顿息。 3、在这个地方,为什么用“焰”。因为欲望难以控制,世尊在《佛遗教三经》,《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佛遗教经》、《佛说四十二章经》、《八大人觉经》,三者合而为《佛遗教三经》,讲说:人生有二十难,佛言:“天下有二十难:贫穷布施难,豪贵学道难,判命不死难,得睹佛经难,生值佛世难,忍色离欲难,见好不求难,有势不临难,被辱不嗔难,触事无心难,广学博究难,不轻未学难,除灭我慢难,会善知识难,见性学道难,对境不动难,善解方便难,随化度人难,心行平等难,不说是非难。”——《佛说四十二章经》第十章,其中就讲到忍色离欲难,就是一般的凡夫众生要忍这个女色;男女,男对女,女对男,这统统叫做色,忍色离欲难。 4、这是列为人生二十难,就是非常困难突破的。因此,一个佛弟子能够把它看得很淡,就相当不错了,有进步,在慢慢的克服。【提携奖劝,二人归来佛所。 5、】“提携”就是牵着、牵引着走,二人归来佛所。【提对阿难,】是针对阿难讲的。共读楞严开示
八十敕文殊师利,将咒往护,恶咒销灭,提奖阿难,及摩登伽,归来佛所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佛教里的譬喻故事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二十二)【讲义】阿难,又汝所明,身触为缘,生于身识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九十)【义贯】阿难,譬如有人以一冷手触于热手,若冷势多,热者从冷;若热功胜,冷者成热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二十六)【义贯】尔时世尊怜愍阿难及诸大众,将欲敷演大陀罗尼,诸三摩提,妙修行路。告阿难言:汝虽强记,但益多闻
- 在家居士早晚课须知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三十七)【义贯】阿难,物不触知,身知有触。知身即触,知触即身;即触非身,即身非触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三十六)【义贯】复次,阿难,又汝今者妙净见精,为与明合?为与暗合?为与通合?为与塞合?若明合者,至于暗时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零六)【义贯】阿难,汝常二时众中持钵,其间或遇酥、酪、醍醐,名为上味。于意云何?此味为复生于空中?
- 为什么要做早晚课?能得到什么利益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三十六)【义贯】阿难,又汝所明,身触为缘,生于身识。此识为复因身所生,以身为界
- 随机阅读
-
- 这个功夫不要把它看简单了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五十四)【讲义】阿难,风性无体,动、静不常:汝常整衣,入于大众,僧伽黎角,动及傍人,则有微风,拂彼人面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五十二)【讲义】阿难!是诸幻触,不从空来,不从掌出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五十七)【讲义】阿难,空性无形,因色显发:如室罗城,去河遥处,诸刹利种,及婆罗门,毗舍、首陀
- 阿弥陀佛十种力的威德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九十二)【讲义】见思惑(1)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七十二)【义贯】阿难白佛言:世尊,如来常说和合因缘:一切世间种种变化,皆因四大和合发明。云何如来因缘、自然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九十四)【讲义】复次,阿难!云何十二处,本如来藏,妙真如性
- 修行人怎可把这个色壳子看得这么重
- 共读楞严开示(九十四)“汝今欲研无上菩提,真发明性,应当直心,酬我所问。十方如来同一道故,出离生死:皆以直心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三十八)【义贯】阿难,又汝所明,意法为缘,生于意识。此识为复因意所生,以意为界?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五十三)【讲义】已三想阴(分三)午初举喻合法二就喻详辨 三结妄归真今初
- 男女众应分清楚,保持距离,以免障道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一十一)是故汝今,见我及汝,并诸世间,十类众生,皆即见眚,非见眚者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五十八)【讲义】[午二就喻详辨] 阿难!如是虚空,非彼方来,非此方入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九十一)【义贯】阿难,譬如有人劳倦则眠,睡熟便寤;览尘斯忆,失忆为忘。是其颠倒,生、住、异、灭
- 在世间上要完成四个缘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九十四)【讲义】复次,阿难!云何十二处,本如来藏,妙真如性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零二)阿难稽首而白佛言:“我闻如来如是法音,悟知我心实居身外。所以者何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一十四)同是觉明,无漏妙心,见闻觉知,虚妄病缘,和合妄生,和合妄死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