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楞严开示(八十八)最初方便者:即奢摩他,为首楞严定之最初方便也。以奢摩他中,破识非心,显见是心,令悟根性
1、共读共读楞严开示,楞严楞严八十八,开示最初方便者:即奢摩他,最初者即最初为首楞严定之最初方便也。便方便非心以奢摩他中,奢摩破识非心楞严经讲义是为首悟根圆瑛法师编写的,楞严经义贯成观法师编写的也奢,这两部开示是摩中由台湾省高雄文殊讲堂慧律法师主讲。 2、破识今天芯记禅院与大家继续共同学习高僧开示。显见心令性欢迎各位有学之士,共读有修之仁者,楞严楞严各位高僧大德,开示开悟见性的最初者即最初仁者在评论区批评指正,指引教授,开示教导芯记禅院后学之人的学习感悟,悲悯在家学人,无善知识指导难免对经典望文生义,产生种种宗教妄想。 3、学“楞严楞伽”开示要用智慧,不能钻文字的牛角尖,不能被艰涩的文字转出烦恼来,要透过文字,见到文字背后的本来面目,见到真如佛性,见到我们人人本自具足的那个。学精典,体悟比理悟要重要得多。看《楞严经》你说记不住,其实没有人能记住。抓住里边的某句话成为你的生活指导,正好对应了你生活里边,你正好又执着了一件事、两件事,那么你看经典里边的某句话,正好一下子指导了你那件事。 4、那这句话你就记住了。【最初方便者:即奢摩他,为首楞严定之最初方便也。以奢摩他中,破识非心,显见是心,令悟根性,】这什么意思呢。破识非心,就是破除意识心,如果加一个字更清楚:破“识”心非“真”心,破“识心”非“真心”,这样你才看得懂,叫做破识非心,破除意识心不是真心。 5、显见是心,“见”底下加一个字:性,显见性才是我们的真心。意思就是:你要见到我们每一个人的不生不灭的真如自性,那才是我们永恒的般若心,识是刹那生灭的执着,所以,转识成智怎么转呢。就是识,看到的,你继续看,无所住,性就显现,不离本处,转识成智是这样转的,你一样起精神作用,见闻觉知,一样行住坐卧,但莫于相上住着,性就显现,歇就是菩提,就是这样子的。【不动摇,不生灭,即是天然本定。 1、依此根性,不生不灭,为本修因,即为得成菩提之因地心,故为最初方便。】【三摩为初方便,以三摩中,如来问诸圣文云:】问诸圣文章里面说:【“吾今问汝,最初发心从何方便。”以此而观,悟理为最初方便,奢摩他悟圆理,修行为初方便,三摩修圆行,独选耳根,反闻入流,得证圆通,而登初住,而为初发心住之方便,故为初方便【禅那为方便,以禅那中,已得圆证,定慧均等,中中流入之行,为入萨婆若海之方便。 2、论云:“十地菩萨”故以圆定行位为方便,正由如来巧答,乃见阿难之巧问也。佛教以方便为门,今奢摩他最初方便,是悟门;三摩初方便,是修门;悟修超出生死之门,禅那方便,是证门,经历五十五位,真菩提路,证入涅磐之门也【又三种别定,】就是奢摩他、三摩、禅那。【各有最初方便、初方便、方便。】所以,最初方便、初方便、方便,就是三种次第。 3、甲、【妙奢摩他,以破识显根,为最初方便;会四科全事即理,说七大全相即性,为初方便;究三种生续之因,明五大圆融之故,为方便;是圆悟三如来藏理性之方便。】前面妙奢摩他,就是第一大段甲。乙、【妙三摩,】:妙三摩。【以建立道场,加持神咒,为最初方便;佛嘱以不生不灭之根性,为因地心,为初方便;文殊为选耳根,反闻自性,一门深入,为方便;乃圆修证入初住之方便丙、【妙禅那,以三渐次为最初方便,由戒生定,干慧地,是合十信为干慧,】这是他们的解释,有的人解释不是这样子,认为十信是初住前的准备工作,所以,把十信统统列为住。 4、十信为干慧,【为初方便;五十五位为方便;是证入妙觉之方便。】所以,这个统统是讲阶位,三渐次、干慧,还有合十信为干慧,为最初方便;五十五位是方便,证悟愈来愈深,就是证入妙觉的方便。 5、【从始至终,如分九品,行布昭然,】“昭然”就是明显的样子。【方得圆满无上菩提通过学习小编了解到奢摩他、三摩、禅那三种定除了概念上的区别外,还有着最初方便、初方便、方便三种第次,你了解了吗。共读楞严开示
八十八最初方便者:即奢摩他,为首楞严定之最初方便也。以奢摩他中,破识非心,显见是心,令悟根性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四种情况成就犯邪淫戒的根本
- 共读楞伽开示(五十六)云何建立相,及与非我义?云何无众生?云何世俗说?
- 共读楞伽开示(八十一)云何长苦仙?彼云何教授?如来云何于,一切时刹现,种种名色类,最胜子围绕?
- 共读楞伽开示(二百零二)大慧,是故欲得如来随入身者,当远离阴界入心因缘所作方便,生住灭妄想虚伪,唯心直进,观察无始虚伪过
- 施食有很多好处,一般人看不到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三十二)刹土句非刹土句。阿句非阿句。水句非水句
- 共读楞伽开示(二百四十一)佛告大慧:有一种外道作无所有妄想计著:觉知因尽,兔无角想,如兔无角,一切法亦复如是。
- 养心最难做到的,就是慎独。
- 学佛人的五种种性
- 共读楞伽开示(三十九)知人法无我,烦恼及尔焰,常清净无相,而兴大悲心
- 共读楞伽开示(二百二十三)【注释】彼业悉无有,自心所摄离,所摄无所摄,与彼波浪同。
- 内心清净就是福
- 以念头为一根线贯穿佛号,这样还是持名念佛吗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七十七)大慧,此是过去、未来、现在诸如来应供等正觉,性自性第一义心。以性自性第一义心,成就如来世间、出世间
- 共读楞伽开示(四十八)何等禅境界?云何有三乘?唯愿为解说。
- 共读楞伽开示(二百三十六)复次大慧,菩萨摩诃萨建立智慧相住已,于上圣智三相当勤修学。何等为圣智三相当勤修学?
- 圣贤处事,惟宽惟厚
- 千万不要随便给别人提建议
- 共读楞伽开示(十)性相一如,如水与波
- 共读楞伽开示(十)性相一如,如水与波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