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
「自心取自心」,自心第一个「自心」是取自六根的明了性叫自心。去取找谁呢?取找六尘,心非因为六尘也是幻成幻法由心所变现;由心去取找自己心中的影像,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自心在攀缘心中的影像。 「非幻成幻法」。取自六根六尘本来不是心非颠倒之法,它是幻成幻法依他起,依他起它本来不是自心颠倒的,但是取自我们取着以后,就把这个依他起转成遍计执,心非就变成颠倒了。幻成幻法所以颠倒是自心我们自己把它取着变成颠倒。 应该怎么办呢?「不取无非幻」,取自你的心非六根跟六尘接触的时候,外不取六尘,内不取六识,安住在一个无分别智的状态,以无念为正念。 这时「无非幻」,连真实的功德都不可得,非幻尚不生。所以我们要说,你真正不取法门现起的时候,连真实的善法都要放弃,你不但是恶法要捨,你对善法的执取都要捨。 「非幻」就是真实的法。连真实的法都要捨,那么幻法云何立,颠倒之法又怎么安立怎么执取呢? 「不取」是什么意思?我们这一念心跟外境接触的时候,外境你是没办法改变的,这第一个观念,你没办法改变任何一个人,你要清楚,你改变不了任何人,你也改变不了任何的环境,因为它是业力所变现的。 我们修行人要有一个基本的观念,外在的环境要认命,这个是要认命的,「万般皆是业,半点不由人。」这个你真的勉强不来,这不是跟现在有关,那是过去的业力。你看阿赖耶识,它就不断的把你自己的业力变现给你自己受用,你自作自受,你过去有这个业,你就会看到什么人,遇到什么环境。所以我们对外境只有一句话「认命」,没有第二句话。但是怎么办呢?你的心不要去执着它,过去了就好,知道了就好。 我们讲「历事练心」,把它当做你一个历练的所缘境,把这个外境来当做历练、来开显你的智慧跟慈悲的一个过程就好。当然你要产生「不取」,你要懂道理。什么道理?这些都是你的业力所变现的,你怪不得别人。阿赖耶识就是这样,自心起自心,你自己的心把业力显现出来,让你自己去受用。所以,我们看到这个道理没有必要去埋怨,就安住在不取。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了解因果的道理,一切都能操之在己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五十五)佛兴慈悲,哀愍阿难及诸大众,发海潮音,遍告同会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九十三)是故阿难,汝今当知:见明之时,见非是明;见暗之时,见非是暗;见空之时,见非是空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一十五)若能远离诸和合缘,及不和合,则复灭除诸生死因。
- 为什么很多人很难相信净土法门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二十四)云何二种?阿难,一者、无始生死根本:则汝今者,与诸众生,用攀缘心为自性者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五十八)汝等即是迷中倍人,如我垂手,等无差别,如来说为可怜愍者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八十)佛告文殊及诸大众:十方如来及大菩萨,于其自住三摩地中,见与见缘并所想相,如虚空华,本无所有
- 果报的轻重取决于心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一十二)阿难!如彼众生,同分妄见,例彼妄见,别业一人
- 随机阅读
-
- 用这个愿望来做生命的核心价值
- 共读楞严开示(七十)时波斯匿王,为其父王讳日营斋,请佛宫掖,自迎如来,广设珍馐,无上妙味,兼复亲延,诸大菩萨
- 共读楞严开示(三十二)离一切相,即一切法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八十九)【讲义】癸初发愿报恩二誓言度众生三求除细惑四速成正觉五申述不退今初
- 迴向给众生,众生是不是能得到利益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零五)【义贯】阿难,汝又嗅此炉中旃檀,此香若复然于一铢,室罗筏城四十里内同时闻气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五十八)汝等即是迷中倍人,如我垂手,等无差别,如来说为可怜愍者
- 六祖和慧律法师开示《金刚经》第十六品 能净业障分
- 情绪就是无明的业力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九十五)阿难白佛言:世尊,如佛世尊为我等辈宣说因缘及与自然;诸和合相与不和合,心犹未开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一十二)阿难!如彼众生,同分妄见,例彼妄见,别业一人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二十一)【讲义】[未三破因空生]破除因虚空而生识
- 跟出家师父同坐一起,感得什么果报
- 共读楞严开示(三十五)发觉初心,二决定义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二十六)【讲义】若因法生,世间诸法,不离五尘,汝观色法,及诸声法
- 共读楞严开示(三十四)天然本妙,近具根中
- 要想离开畏惧所求皆满,应该这样去做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三十四)即时如来从胸卍字涌出宝光,其光晃昱,有百千色,十方微尘普佛世界一时周遍,遍灌十方所有宝刹诸如来顶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三十六)佛告阿难:如来今日实言告汝;诸有智者,要以譬喻而得开悟。阿难,譬如我拳,若无我手,不成我拳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一十二)阿难!如彼众生,同分妄见,例彼妄见,别业一人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