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有这六种状态出现,就要小心了
你如果看到你的生命生命有六个现状,这个业力就是中有种状即将圆满了,你要小心,态出这个业力应该已经累计到一定的现小心程度了,才会有这以下六种状态出现,生命这是中有种状越后面越严重。 我们先看第一个,态出「然人之罪业深重者」。现小心就是生命这个人罪业很重,罪业无形象,中有种状怎么看,态出看他的现小心身心世界可以做一个简单的判断第一个、心神昏塞,生命转头即忘。中有种状你看有些人的态出心,暗钝,所以他坐下来就打瞌睡,然后佛号念念念念,结果心就是一片黑暗,就是他没有忆佛念佛的能力,他的心已经没办法忆念佛陀了。 这种我们看过,就是他那个明了的心,他一旦念佛,这个心跟佛之间,他咬不住佛号。他中间有一道墙壁隔着,就是能念的心、所念的佛,本来是直接可以相应的,结果他中间有一道墙壁隔住,暗钝的黑暗相,这个就是你有业障了。你从业力经过辗转相续,对不起,已经形成业障,就是它开始障碍你修行了。 本来业力不敢障碍你,但是你累计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变成业障。我们讲过业力本身不是障,但是你纵容它,你相续它,已经变成障了。那么这样子呢,就是说糟糕了,恶性循环,你已经没有造善的能力了,它直接破坏你的心识,本来我们一个人的心识又明了、又寂静是最好。你变成明了性没有了,你只要静下来,你在动态还好,一静下来你心识就是暗钝。就是唯识学讲,你没有勘能性,你没有造业功能了,这是第一个徵兆。 第二个、无事而常生烦恼。他这个人今天也没有什么障碍,没有什么病痛,但是他就觉得躁动不安。因为有些人坐不住的,他这个业力已经开始形成障碍了。就是他那个心不寂静,莫名其妙的不寂静,也没有事情就躁动不安,烦躁扰动。 第一个是暗钝相,第二个是躁动相,这两个都是业障的初期,初期而已。那么你要忏悔,是这个时候就要赶快忏悔了,你发觉你每次打佛三,一坐下来,这个心识就一片黑暗现前,就是你坐了半天,人家坐得住,你坐不住。不是因为腿痛,是你觉得躁动不安,一种莫名其妙的躁动不安,这也是业障之相。所以一个有智慧的人就知道,我回去赶快要拜忏了,再不拜忏来不及了。那如果你没有拜,好,看第二个阶段「或见君子而赧然消沮,或闻正论而不乐」。 我们一个人看到大功德人大修行人,应该要产生随喜赞歎,但是你看到大修行人,完全没有任何感觉,没有感到很羞愧,这也是一个问题,这个业障已经更严重了。 下一段、或闻正论而不乐。人家跟你讲佛法,讲正知正见的大光明的法义,你不但不欢喜,你还排斥,那么这个已经升为起颠倒了,颠倒邪见。你到了这个时候,大概就不会忏悔,你根本不想忏悔。所以为什么忏悔要早?因为到最后你就不想忏悔了,你对忏悔开始排斥。 所以这个业力很奇怪,就是说它形成业力的时候,你本来想忏悔的,你错过好时机以后,它会加速的让你堕落。就是你自己不想忏悔,你根本不想忏悔,所以为什么说,唉,你明明深信业果,怎么让你自己堕落呢?因为你错过了忏悔的美好时机。就是当你暗钝相、躁动相出现的时候,这个就是一个很好的徵兆了,你没有好好把握这个时光,而堕入了邪见颠倒,最后变成恶因缘现前。 第五个、或施惠而人反怨。你帮助别人,别人不但不把你当一回事,还讨厌你、排斥你,就是你变成完全恶因缘现前。 第六个、或夜梦颠倒,妄言失志。你经常做一些很奇怪的乱七八糟的梦,白天起来的时候也是语无伦次,那你这个心识完全被破坏了,就说你这个心识完全被业障给catch(抓住),你的心识完全被业障给掌控住了。那这种要忏悔也很难忏悔了,你已经没有忏悔能力了。所以我们讲忏悔第一个、心识暗钝、然后第二个、烦躁不安。这是最好的忏悔时机。 这个业障,就像森林起火一样,你越快处理,它越容易处理,而且效果非常好,你可能三七二十一天,有正确的方法的指导,你这个业障碍就过去了。你拖得越久,这个火就到处蔓延变成森林大火,到最后你也放弃处理了,你就準备到三恶道去了。 所以我再讲一次,业力本身,造罪的业力你只要知道,它不可怕,对你来说它是点状的。因为你有很多善根嘛,你一个佛弟子不可能全部造罪嘛。所以你一开始,你的善根力是强过业障、业力的。但是因为你的轻忽,往往都是因为轻忽、大意,它从点状变成面、变成全方位的、变成一种广大的业障,甚至于让你起邪见颠倒。 所以业力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的轻忽,你的放纵,到最后它把你的整个善根全部产生障碍。为什么我们修行要有两套系统,一个是增上,一个是破障法门,因为这两个互相影响。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这句佛号念得孤明历历,这里面就有观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一十二)“若有体者,如汝以手自挃其体,汝所知心,为复内出?为从外入?若复内出,还见身中;若从外来,先合见面。”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七十四)阿难白佛言:世尊,若此见精必我妙性,今此妙性现在我前;见必我真,我今身心复是何物?而今身心分别有实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三十一)在学如何观真心本性以前,先要能观察及判别妄心
- 念佛乃诸法之要,孝养为百行之先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七十四)阿难白佛言:世尊,若此见精必我妙性,今此妙性现在我前;见必我真,我今身心复是何物?而今身心分别有实
- 佛源老和尚:能那样子的用功,哪有不能了生脱死呢
- 六祖和慧律法师开示《金刚经》第六品 正信希有分
- 任是千佛,不能出因果二字
- 共读楞严开示(七十二)唯有阿难,先受别请,远游未还,不遑僧次;既无上座,及阿阇黎,途中独归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九十九)于意云何?此夜灯明,所现圆光,为是灯色?为当见色
- 六祖和慧律法师开示《金刚经》第八品 依法出生分
- 如何修持地藏法门
- 共读楞严开示(七十五)阿难已知,如来世尊,诃须菩提,及大迦叶,为阿罗汉,心不均平。钦仰如来,开阐无遮,度诸疑谤
- 六祖和慧律法师开示《金刚经》第八品 依法出生分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六十三)阿难,此大讲堂洞开东方,日轮升天则有明曜;中夜黑月,云雾晦暝,则复昏暗;户牖之隙,则复见通
- 佛法的修学是由内而外,先端正其心
- 佛源老和尚:最难断的就是情爱这个家贼
- 六祖和慧律法师开示《金刚经》第八品 依法出生分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八十八)复次,阿难,此见又复缘明有见?缘暗有见?缘空有见?缘塞有见?阿难,若缘空有,应不见塞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