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会造业,一定是先有一个思想
" 此中说缘起者。个人个思如说: 言熏习所生,业定诸法此从彼,先有想异熟与转识,个人个思更互为缘生。业定" 生命的先有想现像是由业力所创造的。那我们就会问:为什么这个人会去造业呢?是个人个思什么样的力量去引导他造业的呢? 这个地方就作了说明:「言熏习所生,诸法此从彼」。业定一个人会造业,先有想一定是个人个思先有一个思想,就是业定这个「言」名言。这个思想若是先有想来自智慧的观照,那这个思想是个人个思善良的思想;这个思想若是来自愚癡的妄想,那这个思想就是业定邪恶的思想。 也就是先有想说,我们从无始劫来,有很多很多思想的熏习,这个思想的熏习就产生了很多的种子,这叫「言熏习」而产「生」的种子:这个地方是讲现行熏种子。这个地方的现行,指的是我们过去的善恶思想。当这个种子变成种子以后,事情没有结束,「诸法此从彼」。我们先从这个「此」开始解释起。 这个「此」指的是前面善恶思想的种子,这个种子遇到环境的剌激以后,又会产生一种思想的现行,又「从彼」而引生很多善恶思想法的现行,所以「此从彼」而引生了诸法:这个地方是讲种子起现行。我们刚开始的思想,可能是一个比较脆弱的思想。 我们刚开始得到别人的教诫、或者由我们自己私下的分别,而产生一个思想。比如说念佛法门:这个人他是怎么成就极乐世界的功德庄严?因为他创造一个净土的业。他是怎么创造净土的业呢?哦,他刚始要建立对净土的正确思想,他要思惟:我是业力凡夫,在生死中流转,无有出离之缘。我知道三界是很可怕的,有很多的烦恼障、业障、报障的障碍,我很想出去;但不幸的是--我一点办法都没有。你要相信你自己没有出离的因缘。 第二个,你相信阿弥陀佛有本愿的功德,他决定能够救拔你,这个时候「一心归命,通身靠倒」,靠倒在阿弥陀佛的本愿功德当中。所以你就是从大乘的经典、或者祖师的开示当中,建立对净土归依的思想,然后依止这个思想去念佛。念佛以后,种子起现行,这个时候你会产生一种殊胜的感受:「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 阿弥陀佛无量光、无量寿的功德,进入到你的身口意以后,你的身口意会有变化,你会感到一种功德的相貌出现,这个时候你又产生一个更强烈的思想、更归依的思想,这个思想又去创造业力。如是的展转,你就把净土的功德创造出来。所以世间上所有果报的起源,都是你先有一个思想。 所以在唯识学上说:没有思想所造的业,这个业是不能产生总报的,叫做无故思所造业,这种业是没有力量的。所有强大的业力,都要由思想所推动。这就是为什么在唯识学,它是以名言种子为主导;业种子只是一个……,你造了什么业,那只是一个助缘而已。你的思想,是你生命的一个主导者。这个地方是「法说」,以后就开始「合法」了。 「异熟与转识,更互为缘生。」从我们八识的关系来说,根本识的种子跟前七识思想的现行,会产生互相展转的作用。前七转识的思想熏习阿赖耶识(有很多的种子),种子遇到环境的剌激,又带动了思想,思想又去熏习阿赖耶识,这样子展转的作用,就「互」相的增上,使有情众生这生命的水流,开始不断的流动下去。这个地方是把我们生命产生的因地,作一个说明。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临终时靠音声特别稳当
- 共读楞伽开示(二百二十二)彼业悉无有,自心所摄离,所摄无所摄,与彼波浪同。
- 共读楞伽开示(二百三十四)复次大慧,若菩萨摩诃萨,欲知自心现量,摄受及摄受者妄想境界,当离群聚、习俗、睡眠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五十八)大慧,取种种尘,及无始妄想熏,是分别事识因。
- 修行人要把人我是非捨掉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二十一)云何为众僧?佛子如是问?箜篌腰鼓华,刹土离光明?心地者有七,所问皆如实?此及余众多,佛子所应问?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四十五)【诠论】佛告大慧:“诸识有二种生住灭,非思量所知。诸识有二种生,谓流注生及相生;有二种住
- 共读楞伽开示(八十四)善逝般涅槃,谁当持正法?天师住久如?正法几时住?
- 如此三法,可以期生净土
- 共读楞伽开示(四十三)世间解之士,闻彼所说偈,观察一切众,告诸佛子言:汝等诸佛子,今皆恣所问,我当为汝说,自觉之境界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九十八)大慧,彼于一切众生界,皆悉如幻,不勤因缘:远离内外境界,心外无所见
- 共读楞伽开示(二十二)云何净其念
- 四种情况成就犯邪淫戒的根本
- 切记不要说“我欢喜什么”,也不要说“我不欢喜什么”
- 十几个不怕,解决苦闷
- 共读楞伽开示(五十六)云何建立相,及与非我义?云何无众生?云何世俗说?
- 念佛的利益超过拜忏水陆太多了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六十八)大慧,藏识灭者,不异外道断见论议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零二)医方工巧论,伎术诸明处?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七十九)大慧,云何外道论恶见共?所谓自境界妄想见,不觉识自心所现,分齐不通。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