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五十八)大慧,取种种尘,及无始妄想熏,是分别事识因。
1、共读共读楞伽开示,楞伽一百五十八,开示大慧,百大别事取种种尘,种种及无始妄想熏,尘及是无始妄想分别事识因。楞伽经义贯是熏分由成观法师编纂的,由台湾省高雄文殊讲堂慧律法师主讲。识因今天芯记禅院与大家继续共同学习高僧开示。共读欢迎各位有学之士,楞伽有修之仁者,开示各位高僧大德,百大别事开悟见性的种种仁者在评论区批评指正,指引教授,尘及开示教导芯记禅院后学之人的学习感悟,悲悯在家学人,无善知识指导难免对经典望文生义,产生种种宗教妄想。 2、学“楞严楞伽”开示要用智慧,不能钻文字的牛角尖,不能被艰涩的文字转出烦恼来,要透过文字,见到文字背后的本来面目,见到真如佛性,见到我们人人本自具足的那个。学精典,体悟比理悟要重要得多。看《楞伽经》你说记不住,其实没有人能记住。 3、抓住里边的某句话成为你的生活指导,正好对应了你生活里边,你正好又执着了一件事、两件事,那么你看经典里边的某句话,正好一下子指导了你那件事。那这句话你就记住了。经文:【大慧,取种种尘,及无始妄想熏,是分别事识因大慧。取种种尘境,这个种种前面要加:内跟外,内也就是取落下来的影子这些法尘,外著于色、声、香、味、触、法,六根攀缘六尘的这些实境,所以取内外种种尘境,“尘”的后面加一个:境界,简单讲这个就比较粗糙了,取内外种种尘境,简单讲就是无时无刻不执,没有,不,执著,无时无刻都在执著内的影像这些法尘,外的实境,以及无始妄想熏,就是无始以来不断受无明妄想的熏染,从来没有间断过,所以这个妄想就是无明,无始无明这个妄想来熏习,也就是说自无始以来什么叫妄想。 4、就是念念不断,能所不断,取境不断无明的业用,真如用不出来,所用的统统是无明,强大的无明就变成定业,就是我们一出生,好像有冥冥当中有一定的命运被安排了,这在佛教界里面讲的“定业难可转”。“定业难可转”接近于世间的命相学里面“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所以无量劫来造了非常强大的无明的业的时候,强大的业就会雕塑成今生今世的命,而这个命就很难去改变。换句话说,学佛的人可以改变命运。 5、以及无始妄想熏就是,无始以来不断的受无明妄想的熏染。自无始以来有几个重点,什么叫妄想熏呢。 1、就是念念不断的妄想,能所不断的妄想,取境不断的妄想,还有那种莫名其妙的妄念,不断的妄想,这些是什么呢。它的作用完全是无明所产生的业用,真如用不出来,不可思议的真如用不出来,所以一切的众生,都是无明在作用。换句话说,没有一个不学佛的人可以超越跟解脱的,简单讲就是这样。 2、如果无明的业用太强大,就算你今天学佛学得不够深,下的决定心决定力也不够的时候,你也没有办法破除无量亿劫来无始无明的业用。所以,学佛唯一的就是坚持,坚忍不可动摇。是分别事识因,这两种一个是内跟外取种种的尘境,内外种种的尘境是分别事识,分别事识前面补一下:是前七识分别事识之因,因就是生起之因,那么这个分别,通常是指第六意识,就是前六识——眼、耳、鼻、舌、身、意,那么这个“事识”,也就是说一种执著,那么唯识学里面的来源,也是根据《楞伽经》的一部分,那么后来大乘佛教把唯识学再展开来,更加地讨论,在中国的祖师更加地把唯识学,变成更加的微细跟圆满,所以有《成唯识论》等等这一些的产生,那么因此在这个唯识学里面,有讲俱生的我法二执,还有分别的我法二执。 3、俱生的我法二执,是先天性的我法二执,还有后天性的分别的我法二执,这个是在唯识学里面又把第七意识深入去探讨,那么在这呢。也就是分别是对境,因此,附带的分别跟执著是同时讨论,简单讲没有外境的执取,第六意识跟第七意识就灭,在这个《楞伽经》是这样子的。因此没有刻意地去把第七意识特别地发挥,是依附在于分别——这个第六意识,里面同时存在,是这个意思。 4、那么这两种内外取种种的尘境,是分别事识就是前七识生起的因大慧。取内法尘、外种种的实境,种种的尘境以及无始以来不断地受无明妄想的熏染,这无始无明妄想的熏染,自无始以来念念妄想不断,能所妄想不断,取境妄想不断,妄念妄想不断,因此产生强大无明的业因跟业用,因此一切众生统统束缚在业,定业很难、难可转动。 5、所以这两种取著于内外的尘境,这个是前七识分别事识生起之因。不思议熏以及不思议变,是现识因真如受无明熏习,它是不可思议的,凡夫二乘人难以了解跟体证,因为它太微细,以及不思议变,真如受无明熏后,变成了现识因——是阿赖耶识生起之因取内外种种的尘境,以及无始以来不断受无明、妄想的熏染,这无始无明、妄想的熏染,是怎么样呢。什么叫妄想熏习呢。共读楞伽开示
一百五十八大慧,取种种尘,及无始妄想熏,是分别事识因。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从厌离心启发菩提心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二十八)方便句非方便句。巧句非巧句。净句非净句
- 共读楞伽开示(二百三十五)【注释】复次大慧,若菩萨摩诃萨,欲知自心现量,摄受及摄受者妄想境界,当离群聚、习俗、睡眠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三十五)地句非地句。心句非心句。施设句非施设句。自性句非自性句。阴句非阴句。众生句非众生句。
- 保护自命之第一良方
- 共读楞伽开示(二百一十四)【注释】余地相智慧巧便分别,决断句义;最胜无边善根成熟,离自心现妄想虚伪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九十一)如是,大慧,愚痴凡夫,恶见所噬,邪曲迷醉无智,妄称一切智说
- 共读楞伽开示(七十九)众生生诸趣,何相何像类?
- 哪十种行为是犯了盗戒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三十五)地句非地句。心句非心句。施设句非施设句。自性句非自性句。阴句非阴句。众生句非众生句。
- 随机阅读
-
- 大妄语的罪很重的,甚至影响到佛教的兴衰
- 共读楞伽开示(九十三)佛诸波罗蜜,佛子与声闻,缘觉诸外道,及与无色行,如是种种事?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四十二)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诸识有几种生住灭?”
- 共读楞伽开示(二百三十二)彼彼诸病人,良医随处方;如来为众生,随心应量说;妄想非境界,声闻亦非分;哀愍者所说,自觉之境界
- 念佛时一直想着其他事情,这个该怎么办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八十五)【注释】大慧,彼若相续:若事、若生、若有;若涅槃、若道、若业、若果、若谛、破坏断灭论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二十四)不生句生句,常句无常句。
- 共读楞伽开示(九十)何因男女林?诃梨阿摩勒?鸡罗及铁围,金刚等诸山,无量宝庄严,仙闼婆充满?
- 地藏菩萨最初是怎么发心的
- 共读楞伽开示(七十七)云何一阐提?男女及不男,斯皆云何生?云何修行退?云何修行生?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零九)护财自在王,转轮圣帝王,云何王守护?云何为解脱?广说及句说?如汝之所问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九十九)【注释】大慧,彼于一切众生界,皆悉如幻,不勤因缘:远离内外境界,心外无所见
- 现阶段你还无法度仙界冥界的众生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五十五)【诠论】大慧,现识及分别事识,此二坏不坏,相展转因。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七十八)大慧,云何外道论恶见共?所谓自境界妄想见,不觉识自心所现,分齐不通。
- 共读楞伽开示(九十四)须弥巨海山,洲渚刹土地,星宿及日月,外道天修罗?
- 佛法的修学是由内而外,先端正其心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七十三)【注释】复次,大慧,有七种性自性:所谓集性自性、性自性、相性自性,大种性自性、因性自性、缘性自性
- 共读楞伽开示(九十一)无上世间解,闻彼所说偈,大乘诸度门,诸佛心第一:善哉善哉问,大慧善谛听,我今当次第,如汝所问说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零八)火焰几阿 ?风阿 复几?根根几阿 ?毛孔眉毛几?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