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念佛能入如来法身果海
如来微妙色身,样念虽在极乐,入法离隔十万亿剎;如来清净法身,身果普遍十方,样念充满法界,入法故名法界藏身。身果九界众生,样念一体包含。入法如鱼住水,身果在在不离。样念欲行则行,入法欲止则止,身果念念有靠,样念步步踏实。入法从此念佛,身果句句有力。顿觉字字皆从如来法身果海流出,复觉字字还归如来法身海中。契合圆融,周遍法界。如是入者名为顿入(由顿而渐,利根方能)。其或未能,不妨渐入。 所谓渐入者,可令不知不觉自然而入也。欲得入如来法身果海者,但正念佛时,念念心存至诚,执持阿弥陀佛名号,能使贪染妄心,渐渐背尘合觉,返妄归真。如流入海,渐入渐深。即得渐入渐深,从此净境转熟,尘境转生。久久熏习,不觉己心融成佛心,佛心合成己心。直至融合至极,自然毕竟成片。一念成片,散乱自除。散乱既除,正定现前,不出不入,内外一如。如是入者,名为渐入(由渐而顿,利钝皆能)。 虽云:顿渐有异,先后相殊,究竟同入如来法身果海则一。此乃所谓如来法身摄受也。 云何如来光明摄受?念佛行人,纵使不能顿入如来法身果海。但能如上渐入渐深,昼夜精勤,至诚礼念,勿令退失,亦蒙如来光明摄受。《十六观经》云:无量寿佛,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中,各有八万四千随形好。一一好中,复有八万四千光明。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捨。此乃所谓如来光明摄受也。 云何如来神力摄受?念佛行人,但能时时与佛法身气分相合(若能念念心存至诚,持佛名号,自然与佛法身气分冥冥相合),慈心愿力相接,必得常蒙如来慈心护念,愿力加持。能令我等净行纯熟,念念不退。此乃所谓如来神力摄受也。 云何如来色身摄受?我等但能如上精进熏修,直至终身不退。虽则现在不见如来微妙色身,到了临命终时,定见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前接引,往生乐邦。是故《阿弥陀经》云: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此乃所谓如来色身摄受也。 须知上言四种摄受,其后三种,皆以如来法身果海为体,我等念佛行人,应当念念依佛法身果海而住,仗佛含养,增长成就。是以古人云:众生者,乃弥陀心内之众生也。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菩萨有两种因缘会失去戒体
- 《楞严经》第十二套:?7>说三摩中 二十五圣圆通 《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
- 《楞严经》第十三套:?18>道场加行(四种清净明诲)
- 《楞严经》第五套:十番显见?9>
- 为什么很多人很难相信净土法门
- 《楞严经》第十六套:?38>(五十种阴魔)慧律法师主讲
- 《金刚经》分段贯释——供养给事分第八
- 《金刚经》分段贯释——应机缘起分第二
- 寺院有哪些「职位」?「人事变动」分哪些程序
- 《楞严经》第十四套:?12>(说禅那证位,令住圆定,直趣菩提)
- 《楞严经》第五套:十番显见?7>
- 《楞严经》第四套:破妄识无处(七处征心)?15>
- 「厚德载物」如何理解
-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六)24---25慧律法师主讲
- 一件事,想通了是天堂,想不通就是地狱。
- 不要再“认贼作父”了
- 各宗要略——唯识宗
- 《楞严经》第十六套:?10>五十种阴魔
-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二)7---9慧律法师主讲
- 《楞严经》第四套:破妄识无处(七处征心)?15>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