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佛学文化

《楞严经》第十二套:?2>说三摩中 二十五圣圆通 《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

《楞严经》第十二套:?2>说三摩中 二十五圣圆通 《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

1、楞严《楞严经》第十二套:。经第2>说三摩中二十五圣圆通《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套>通章讲题:《大佛顶首楞严经》。说摩萨耳

《楞严经》第十二套:?2>说三摩中 二十五圣圆通 《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

2、中圣说三摩中二十五圣圆通《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圆通音菩主讲:慧律法师主讲。观世根圆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楞严

3、经第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套>通章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所有的说摩萨耳理境,一切法无生,中圣就是圆通音菩诸佛无上之理。

4、观世根圆以闻性为所照之理境,楞严这个理境就是不生不灭的涅盘妙境。[从根中本觉妙理,起如幻始觉妙智;]起这个如幻始觉的妙智。[以智照理,闻熏闻修也。

5、此闻中二字,首宜拣别分明,不可错用因心。一非肉耳之中,以肉耳浮尘]浮尘根。浮尘[色法,]这个是[不合决定义门。]因为那是因缘生的假相[二非耳识之中,以耳识随念分别,]动尘还有静尘。

《楞严经》第十二套:?2>说三摩中 二十五圣圆通 《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

1、[固非菩提正因。三非意识之中,以意识生死根本,正是圆通障碍。故阿难请求佛定,佛即三番破识,欲令舍而去之;十番显见,欲令取而用之今此闻中,即佛所显之见中也;又即如来,广会四科,]四科就是五、六、十二、十八,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所以四科叫做五、六、十二、十八。[徧融七大,]七大:地、水、火、风、空、见、识。

2、[所显三如来藏性之中也;]空如来藏、不空如来藏、空不空如来藏,三如来藏性之中。[又即如来所显,圆湛不生灭性,朗照万法,]朗照就是明察万法。[不偏空有,中道之中也。若能于此体察分明,依之为本修因,自可圆成果地修证[入流亡所者:古观世音佛,教示从闻、思、修,入三摩地,观世音菩萨,依教起修,初从闻中下手此句至生灭既灭,即思、修二慧;寂灭现前寂灭现前就是没有任何次第,记得师父的话,这个一定要顿悟。

3、简单讲:十方三世一切佛,到最后就突然顿悟,就像释迦牟尼佛成道那一天,看到东方一颗星,忽然大悟:奇哉奇哉。众生皆有如来德性,唯因妄想颠倒执着那禅宗就更多了,禅宗听了经过一句话寂灭现前,[即入三摩地。

4、入流是对出流为言,耳根顺闻出流奔声,即结缚之元,]「元」就是根本,「缚」就是打结所有的众生,单单这二个:动尘跟静尘,就没办法突破了。随便人家讲二、三句话,这个心中就打结了;随便人家赞叹几句,心中就轻飘飘了,心中也打结,就是结缚之元。

5、[反闻入流照性,即解脱之本。]你想要解脱吗用本性修行,本性就无关于尘,尘就是凡所有因缘起的,统统不可得,那哪一个不会解脱。你说哪一种东西,会让你这么样耿耿于怀呢因为没有体悟到诸法空无自性,所以误认为那个是实实在在的、有的东西。所以世间人会为了打破一瓶高贵的…。

分享到:

京ICP备2024096807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