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楞严开示(四百)【讲义】佛言:汝称觉明,为复性明,称名为觉?为觉不明,称为明觉?
1、共读共读楞严开示,楞严四百,开示【讲义】佛言:汝称觉明为觉不明。百讲楞严经讲义是义佛言汝圆瑛法师编写的,楞严经义贯成观法师编写的称觉,这两部开示是明为明称名为明由台湾省高雄文殊讲堂慧律法师主讲。今天芯记禅院与大家继续共同学习高僧开示。复性 2、觉为觉不觉欢迎各位有学之士,为明有修之仁者,共读各位高僧大德,楞严开悟见性的开示仁者在评论区批评指正,指引教授,百讲开示教导芯记禅院后学之人的义佛言汝学习感悟,悲悯在家学人,无善知识指导难免对经典望文生义,产生种种宗教妄想。学“楞严楞伽”开示要用智慧,不能钻文字的牛角尖,不能被艰涩的文字转出烦恼来,要透过文字,见到文字背后的本来面目,见到真如佛性,见到我们人人本自具足的那个。学精典,体悟比理悟要重要得多。看《楞严经》你说记不住,其实没有人能记住。 3、抓住里边的某句话成为你的生活指导,正好对应了你生活里边,你正好又执着了一件事、两件事,那么你看经典里边的某句话,正好一下子指导了你那件事。那这句话你就记住了。 4、【寅三审得其惑】【佛言:汝称觉明为觉不明。】佛言:汝所称的这个觉,就是性觉还有本觉,这个明就是前面讲的:妙明还有明妙,“觉”就是性觉本觉;“明”就是妙明明妙。佛言:你所称的这个性觉本觉,妙明明妙性明,这个“性明”中间加二个字,意思就显得出来:叫做“本自”,为复性本自明,就是本性本来自己有明,叫做为复性本自明。 5、意思就是:不必加明之觉,在觉悟上面不必加一个明,不用在觉性上加一个“明”字。你认识的是这个觉,或者是另外一个觉呢。 1、为觉不明,称为明觉,或者是说:觉本来就不明,“觉”的底下加二个字叫:本来。或者是你认为这个觉性本来不明,中间加“本来”,是本来不明。这里中间加六个字,看就完全一目了然。 2、中间加什么字呢。为觉不明,这底下加,你用一个小小的三叉“必需加明于觉”,就是要加一个“明”字在觉性上,这六个字:必需加明于觉,那么,这个底下看起来就看得懂了。称为明觉,把笔拿起来,“称”的上面加一个:方,方称为;“为”的底下加二个字:有加;“明”的底下加一个:之;为有加明之觉,这样子看,这就完全看得懂。 3、再讲一遍:佛言:你所称的性觉本觉,还有明妙本妙,意思就是:性觉本明本妙,或者是本觉本妙本明佛言:你所称的这个性觉本明本妙,本觉本明本妙,为复性本自明。是不是你认识的就是说:这个觉性本来就明,不必在上面加一个明,而称明为觉。 4、就是不必加明的觉性,你认为这个是觉。这样的觉,你是认识到这个觉。或者是认识另外一个觉。或者是为觉不明,或者是你觉得说本来不明,原本的觉性不明,那么必需加明于觉,方称为有加明之觉,有加明之觉。 5、看注解:【满慈说法第一,既已常闻斯义。佛乃问言:汝称说觉明之时觉即性觉本觉,明即妙明明妙。共读楞严开示
四百【讲义】佛言:汝称觉明,为复性明,称名为觉?为觉不明,称为明觉?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閑谈中的杂秽语业不可不慎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八十五)是故当知:意入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零三)诸山须弥地,巨海日月量,下中上众生,身各几微尘?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六十八)【义贯】阿难,譬如有人谈说酢梅,口中水出;思蹋悬崖,足心酸涩。想阴当知亦复如是
- 怎样才能让心变清净
- 共读楞严开示(五十)众乃四人以上之称,所以一比丘不名僧,二三比丘,亦不名僧,四比丘同住,方作一切如法僧事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零三)诸山须弥地,巨海日月量,下中上众生,身各几微尘?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八十七)阿难,譬如有人以两手指急塞其耳,耳根劳故,头中作声。兼耳与劳同是菩提瞪发劳相
- 一辈子造罪业,为何临终十念就能往生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一十五)云何无众生,而说有吾我?云何世俗说?唯愿广分别
- 随机阅读
-
- 地藏菩萨对一切众生救度的最善巧方法
- 共读楞严开示(四百零九)【讲义】起为世界,静成虚空,虚空为同,世界为异,彼无同异,真有为法。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一十四)云何断诸想?云何三昧起?破三有者谁?何处为何身?
- 共读楞严开示(四百零四)【讲义】无同异中,炽然成异;异彼所异,因异立同;同异发明,因此复立,无同无异。
- 皈依的三宝有两种
- 共读楞严开示(八十七)阿难自云:“顿悟禅那,修进圣位。”文只半卷,即题中诸菩萨万行是也。此是自他两利,上求下化之行
- 共读楞严开示(十)带妄显真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一十七)云何断常见?云何心得定?言说及诸智?戒种性佛子?
- 一辈子造罪业,为何临终十念就能往生
- 共读楞严开示(八十五)第四卷:阿难请示华屋之门,即是悟后请修。以此证知,前三卷半,乃说性,不说修,故独属奢摩他
- 共读楞严开示(十)带妄显真
- 共读楞严开示(九十九)佛告阿难:“如汝所言:身在讲堂,户牖开豁,远瞩林园。亦有众生在此堂中,不见如来,见堂外者?”
- 无量佛国净土,为何只求生西方极乐
- 共读楞严开示(二十四)常住真心
- 共读楞严开示(五十四)正脉云:「二乘无漏,方超三有(即三界);菩萨无漏,更越三空。」
- 共读楞严开示(二十九)世界相续
- 「鬼子母」的由来
- 共读楞严开示(四百二十二)【讲义】佛言:彼之迷人,正在迷时,倏有悟人,指示令悟。富楼那!于意云何?
- 共读楞严开示(六十七)即时如来,敷座宴安,为诸会中,宣示深奥,法筵清众,得未曾有!
- 共读楞严开示(九十九)佛告阿难:“如汝所言:身在讲堂,户牖开豁,远瞩林园。亦有众生在此堂中,不见如来,见堂外者?”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