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毋相忘众生恩
了知六道众生都对我们有恩德,幸毋相忘这是众生一个全新的观念。所以我们就得要尊重一切众生,幸毋相忘要报一切众生的众生恩,在菩萨眼里,幸毋相忘就是众生地下的蝼蛄、蚂蚁,幸毋相忘这种很低微的众生生命都曾经是我们过去的父母。而且它只要有情识,幸毋相忘就有佛性,众生就是幸毋相忘未来的诸佛。我们都不能去伤害它,众生不能去轻慢它,幸毋相忘还一定要尊重它,众生一定要保护它,幸毋相忘还一定要恭敬它。 你看古来的那些高僧大德的示现:唐代有一位慧斌法师,他在夏天走路的时候都是要带一把扫帚,扫乾净前面的路,唯恐自己的脚踏在地面,去伤害这些地面的昆虫。那有的高僧甚至看到蚂蚁都是绕开走,都不会跨过去走。别人问:「你不伤害它已经很好了,为什么你还绕开它走呢?」这位法师就说:「这些蚂蚁说不準比我还要提前成佛,我还要靠他来救我,我怎么敢跨它的身上而去呢?」尊重到这个程度。 那确实这些蜎飞蝡动之物,说不準就是能够比我们提前成佛。你看鹦鹉念佛,它能往生,它已经比我们提前往生,不是比我们提前成佛吗?宋代有一只鸟叫鸲鹆鸟,随一个出家人念佛,念佛以后把它埋葬,以后它的坟墓当中都长出一棵青莲华。 然后大家好奇,这个莲华从哪长出来的?结果把那个墓扒开以后,发现这朵青莲华就是从这只鸲鹆鸟的嘴里面出来的,那你说是何等的瑞相!连这些动物、蜎飞蝡动之物它有佛性,它有净土的善根,今生能闻到净土法门,它今生是可以往生的。九十年代,内蒙古的包头就有一只鹦鹉往生的公案,往生之后还烧出舍利子,舌头还留下来了,舌根还不坏,还很有瑞相。 所以我们作为佛弟子,对这些蜎飞蝡动之物是有这么一种观念:是我们多生多劫的父母,我们要报它的恩,是未来的诸佛,我们要尊重它,恭敬它。所以常常思惟要报答这些众生,要给这些众生利益,念念都要去报它的恩。 这念众生恩不仅是人道的众生,他是包括六道众生,尤其是蜎飞蝡动的众生,尤其是地狱、饿鬼道的众生。这些众生很苦,他对我们有恩德,我们知恩,一定要报恩哪!报恩具体的行为落实就是我们要真实地把这菩提心发起来,用我们真实的修行来救度这些苦难的众生,来成就我们对这些众生恩德的最大的报答!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不断忆念你的清净本性
- 《楞严经》第十二套:?6>说三摩中 二十五圣圆通 《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
-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四)1---3慧律法师主讲
- 《楞严经》第五套:十番显见?7>
- 憨山大师彻悟心性的故事
- 《楞严经》:十种禅那中显现的境地,都是受蕴在心体中交互涌动,因此才现出这些事境。
- 不要再“认贼作父”了
-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二)4---6慧律法师主讲
- 终日在妄之性灵,即终日恆真之性灵
- 一诚长老:有没有定力,出去走一走才知道
- 一个人最大的本事:发挥自己的优势
-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一)31---33慧律法师主讲
- 学佛的人可以练气功吗
- 《金刚经》分段贯释——般若放光分第一
-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一)34---36慧律法师主讲
- 《楞严经》第四套:破妄识无处(七处征心)?34>
- 临终时靠音声特别稳当
- 一念贪心起,百万障门开。
- 《金刚经》分段贯释——应机缘起分第二
- 《楞严经》第十六套:?25>五十种阴魔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