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佛学问答

在家众可否在寺院用斋

【原文】:

在家众可否在寺院用斋

俗人本非应斋食者。家众然须借问,可否能斋与食;不能斋者,寺院示语因果,用斋使信罪福,家众知非为吝,可否怀欢而退。寺院(此中非生人好处,用斋非生人恶处。家众不得一向瞋人,可否一向任人不斋者而食。寺院必须去情存道,用斋善知处量也。家众)是可否以谨守佛教,慎护僧法,寺院是第一慈悲人。现在未来一切众生,离苦得乐故。

若不守佛教,随情坏法(谓听俗人不斋而食。有来乞请,随情辄与)。令诸众生不知道俗之分,而破坏僧法,毁损三归。既无三归,远离三宝。令诸众生沉没罪河,流入苦海,失于利乐,皆由坏法。是以不守佛教,不閑律藏,缺示群生,自昏时网,名第一无慈悲人也。凡徒众威仪,事在严整清洁,轨行可观,则生世善心,天龙协赞;必形服滥恶,便毁辱佛法。

《华严》云:「具足受持威仪教法,是故能令僧宝不断。」

《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卷第七·僧网大纲篇第七

【大意】:

俗人本来并不应该吃出家人的饮食。但是也要询问一下,能不能够持守斋法(八关斋戒),能持的话就可以给予食物。不能持守斋戒(八关斋戒)的人,要给他讲解明白因果的道理,让他相信获罪获福的果报,知道(出家人)并不是吝啬饮食,因此心怀欢喜地离开。(这里不为迎合俗世,让人念恩德,也不排斥世俗,与人结冤雠雠。不能一概怀着嗔心(不给俗人饮食),也不能一概不分别,任人不持斋戒而食。一定要去除私情,怀存道心,能够用种种善巧方便来处理)。这样谨慎守护佛教,慎重护持僧法,可以称为是第一慈悲之人。因为能够使现在未来一切众生,离苦得乐。

如果不遵守佛陀的教诲,随着自己的私情坏灭教法(比如让俗人不持斋戒而食。有来乞求饮食就随自己的心情任意给与。)这样就会让众生不明白道与俗的分别,从而破坏出家人的法度,甚至毁损对三宝的皈依。既然没有了三皈,就会远离三宝,令众生沉没在罪业大河之中,漂流于生死苦海之上,失去利益安乐,这都是由于坏灭教法的缘故。因此像这样不遵守佛陀的教法,不熟悉掌握律藏,不能如法如律引导众生,自己也不懂得时节因缘和教法轨度,叫作第一无慈悲人。

出家人的威仪主要就体现在庄严齐整,清洁乾净,行持可观,这样才能生起世人善心,龙天护法也会护持赞歎;要是衣服破旧,外表粗鄙,就会毁坏玷污佛法。《华严经》说:「要具足受持威仪教法,这样才能让僧宝延续不断。」

【注】:

在家众如果不能持守八关斋戒而在寺院食宿,可酌情贴补常住以避免过失。

分享到:

京ICP备2024096807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