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男子善女人的解释
善男女者,善男善女不论出家在家,解释贵贱老少,善男善女六趣四生,解释但闻佛名,善男善女即多劫善根成熟,解释五逆十恶皆名善也。善男善女阿弥陀佛是解释万德洪名,以名召德,善男善女罄无不尽,解释故即以执持名号为正行,善男善女不必更涉观想、解释参究等行,善男善女至简易,解释至直捷也。善男善女 好,请看这一段。这是解释善男子善女人。对这个善的内涵的诠释,又跟我们一般的理解不一样。我们说一个人善人,肯定他很仁爱心哪,帮助别人哪,五戒十善哪,就称为善,如果不是这样可能就称为恶。那么如果用更高标準来看,能够法性相应的,就是善,与法性不相应的,他就是恶。善恶的这种内涵的界定,有种种的不同。 那么净土法门怎么去理解这个善?这个善还不是从行为层面去讲,还就是站在信愿的角度来界定他的善的问题。所以不论他是什么身份,他是出家的比丘、比丘尼,还是在家的白衣居士,无论他是社会地位豪贵者,还是贫贱者,还是老人,还是小孩,乃至于三界的六道轮迴的众生,「六趣」就是六道,「四生」就是六道众生的生命状态,胎卵湿化,那么就概括了一切了,三界当中的一切身份。只要他闻到了阿弥陀佛的名字,好,注意这个闻,「但闻」,这里对善的内容,对善的标準没有其他的标準,只有一个标準,就是他对阿弥陀佛的名号能够有闻信的智慧,能够相信。这个闻是闻慧,包含着信愿在里面。这叫但闻佛名,但闻佛名他能相信弥陀名号救度的力量,不可思议的功德,能够去皈命他,这就是他多生多劫善根成熟的表现。 《无量寿经》讲,有一种众生闻到弥陀的名号,他的汗毛都竖起来,这个泪流满面,那这个都是多生多劫这个跟净土法门有缘分的。这就是他的善根发露。也许这种人今生迷惑颠倒造作了很多恶,但是他有幸闻到弥陀名号,忽然如见故人,忽然感动得泪流满面。这都是他往生净土的善根成熟。这种人哪怕今世造了五逆的罪,杀父、杀母、破和合僧、出佛身血、杀圣人,这样的要下阿鼻地狱的罪,五逆十恶这样的人,他只要能相信阿弥陀佛名号,都是善男子善女人。你看这个是非常直接的阐释了。 所以我们对很多没有信佛的所谓的恶人也不要轻慢他,说不準他就是多生多劫具有净土的善根,只是现在还没有因缘闻到这个名号,一旦他闻到,历劫的善根马上显现出来,他今生就能往生。那说不準他就是以后他比我们更成佛,比我成佛更早,我们还要等着他救度。 还有,这个善男子善女人不仅包括人道,他包括蜎飞蠕动的,就是畜生道里面的,昆虫里面,它的雌雄二性也都属于善男子善女人的范围。所以自古以来,那些飞禽走兽往生的都有记载。所以我们不仅对现世的所谓的贫贱、恶的人道的众生不能轻慢,对这些飞禽走兽的这种生命体都不能去轻慢,说不準它就具有多劫的善根,它都属于善男子善女人的范围。
- 最近发表
-
- 《别行疏钞》的十种礼佛
- 共读楞伽开示(二十一)八识
- 共读楞伽开示(二十三)一切法不生,一切妄想不生,就是真如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六十七)【注释】如是,大慧,转识、藏识、真相若异者,藏识非因;若不异者,转识灭,藏识亦应灭,而自真相实不灭
- 做了不少善事,为何资粮力还是很有限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四十六)大慧,诸识有三种相,谓转相、业相、真相。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零八)火焰几阿 ?风阿 复几?根根几阿 ?毛孔眉毛几?
- 共读楞伽开示(二百一十八)譬如海水变,种种波浪转,七识亦如是,心俱和合生。谓彼藏识处,种种诸识转,谓以彼意识,思惟诸相义
- 要想离开畏惧所求皆满,应该这样去做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八十五)【注释】大慧,彼若相续:若事、若生、若有;若涅槃、若道、若业、若果、若谛、破坏断灭论
- 随机阅读
-
- 她曾四次见到虚云长老,晚年一心一意求生净土
- 共读楞伽开示(二十一)八识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三十)所有句非所有句。愿句非愿句。三轮句非三轮句。相句非相句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四十一)大慧,是百八句,先佛所说,汝及诸菩萨摩诃萨应当修学
- 这才是究竟的快乐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九十九)【注释】大慧,彼于一切众生界,皆悉如幻,不勤因缘:远离内外境界,心外无所见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九十六)大慧,彼菩萨不久当得生死涅槃平等,大悲巧方便,无开发方便。
- 共读楞伽开示(七十一)云何名为地,星宿及日月?解脱修行者,是各有几种?弟子有几种?云何阿闍黎?
- 大安法师2021新春开示:修心如牧牛
- 共读楞伽开示(二十三)一切法不生,一切妄想不生,就是真如
- 共读楞伽开示(三十五)尔时大慧菩萨与摩帝菩萨,俱游一切诸佛刹土,承佛神力
- 共读楞伽开示(二十六)佛有四不立
- 佛法四种层次的「信」
- 共读楞伽开示(二百三十九)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知大菩萨众心之所念,名圣智事分别自性经,承一切佛威神之力而白佛言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零八)火焰几阿 ?风阿 复几?根根几阿 ?毛孔眉毛几?
- 共读楞伽开示(二百三十)譬如工画师,及与画弟子,布彩图众形,我说亦如是:彩色本无文,非笔亦非素,为悦众生故,绮错绘众像。
- 长者不在于年迈耆老,而在于修行的成就
- 共读楞伽开示(三十五)尔时大慧菩萨与摩帝菩萨,俱游一切诸佛刹土,承佛神力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九十四)妄想、因缘灭尽,离妄想说所说,观所观,受用、建立身之藏识,于识境界、摄受、及摄受者不相应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九十)大慧,彼诸外道说有三缘合生者,所作方便因果自相,过去未来现在、有种无种相,从本已来成事相承,觉想地转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