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佛学问答

印光大师:程朱所说之致与格,万不可依

印光大师:程朱所说之致与格,万不可依万不可依

1、印光印光大师:程朱所说之致与格。大师复慧导居士书,程朱即杨汉公,所说

印光大师:程朱所说之致与格,万不可依

2、万不可依手书所经历处,印光均得吉人照应,大师乃三宝加被之所致。程朱末后所说道理以谦为诚意之诀,所说乃为上根人说则可。万不可依若对上中下一切人说,印光则当以致知格物,大师为契理契机之至论。程朱来信尽知。所说

3、所经历的各处,全都得到吉人的照应,正是三宝加被的结果。最后所说的道理以“谦”为诚意的要诀,这对上根人说是可以的。如果对上、中、下根一切人都来说,就应当以致知、格物,来作为契理、契机的至论。程朱所说之致与格。

4、须知此致知与格物,乃希圣希贤之根本。以知见一偏,即不能诚意。而知见之偏,由心中有偏私之人欲。

5、格除此偏私之人欲,知见自得其正。二程,程颢、程颐,朱熹所说的“致”与“格”,千万不可以依从。必须知道这个致知与格物,是仰慕效法圣贤的根本。因为知见一偏,就不能诚意了。

印光大师:程朱所说之致与格,万不可依

1、而知见的偏离,正是由于心中有偏私的人欲。格除这个偏私的人欲,知见自然就归于正确了。知见正,而意诚,心正真学问,不必在玄妙上显。但令一切人,识得下手处,自可欣欣相从知见正了,就会意诚,心正真学问,不必在谈玄说妙上显现。

2、只要令一切人,认清楚下手的地方,大家自然就会欢喜踊跃地跟着做了。以下省略,[1]【格物致知】格物:推究事物之理。《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3、”致知:儒家哲学用语。语出《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历代儒家学者对此有不同解释。汉郑玄认为“致知”是使人“知善恶吉凶之所终始”;宋朱熹认为“致,推极也;知推极吾之知识,欲其所知无不尽也”。

4、明王阳明则认为“致知”即“致吾心之良知”。印祖《复念佛居士书》中解释格物致知为:“格除幻妄私欲物,致显中庸秉彝知。

5、”“以欲诚其意,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此极省力,极简便,举念即得之法。弃之不讲,令人推极吾之知识,穷尽天下事物之理,以期诚意正心者,则举世难得其人矣。

分享到:

京ICP备2024096807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