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大纲(目次解说)2
1、楞严《楞严经》大纲,纲目目次解说讲题:《大佛頂首楞嚴經》。次解大纲,楞严目次解说主讲:慧律法師主講。纲目因为《楞严经》这个如来藏思想,次解是楞严大乘佛教后期的思想,有的纲目人翻译成涅槃,也可以;佛性、次解实相,楞严这个都可以;而《楞严经》用[如来藏]来形容,纲目从三个角度来讲这个佛性,次解也可以称为如来藏。楞严 2、纲目1、次解空如来藏。站在毕竟空的角度,一切皆非,[非]就是否定,说似一物即不中,这禅宗讲的,你讲什么统统不对。空如来藏,站在性空的角度讲,说:佛性是什么。 3、是长的、是短的。是青黄赤白、是黑的、是绿的。 4、是方形的、是圆形的。说似一物即不中,叫做空如来藏,一切皆非,[非]就是否定。不空如来藏,站在缘起的角度,一切皆即,就是肯定,[即]就是肯定。什么是佛性。 5、眼见就是佛性;耳闻就是佛性,眼、耳、鼻、舌、身,没有一处不是佛性的展现;山河大地,统统是佛性的展现。所以,一切皆即就是当下,不离当下,一切皆即就是活在当下,见一切相,如如不动,就是佛性,不离缘起,不坏缘起,不坏因果事相,叫做不空如来藏。 1、一切皆即,就是当下,讲空,就一切皆非;讲不空,就一切皆即,就是肯定它。所以,佛法是既肯定又否定,同时超越肯定跟否定,因为这个还是名词,也是头上安头。 2、空不空如来藏就是所谓实相,实相无相无不相。空不空就是不可思议,绝对的意思,讲也不对,不讲也不对,讲空,也是偏空;讲不空。所以,来一个空不空如来藏,看看你能不能进入不可思议的如来藏性。 3、所以,底下是不是。皆非就是: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统统非,色声香味触法,眼耳鼻舌身意,都是如梦幻泡影的也统统是,站在缘起的角度皆非皆即,同时要离非离即,安一个非,安一个否定,也让清净自性,如来藏性不增不减;加一个肯定,如来藏性也是不增不减,哪里可以给你否定,或者是肯定呢。 4、怎么可以让你头上安头呢。所以,离非离即,连这个否定跟肯定统统要放下,本来无一物,怎么肯定它呢。你怎么否定它呢。 5、叫做空不空如来藏。第四节。1、又起疑惑,宝觉妙明,何因起妄呢。为什么会起妄呢。《楞严经》大纲
目次解说2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一辈子造罪业,为何临终十念就能往生
- 《楞严经》第十三套:?14>道场加行(四种清净明诲)
- 《楞严经》第十四套:?9>(说禅那证位,令住圆定,直趣菩提)
- 《楞严经》第十五套:?17>十习因、六交报、七趣轮回
- 有位老和尚走几步路,就把《华严经》念完了
- 《楞严经》第十五套:?11>十习因、六交报、七趣轮回
- 《楞严经》第八套:七大即如来藏性周遍法界?3>
- 《楞严经》第十五套:?13>十习因、六交报、七趣轮回
- 法从缘起,果从因生
- 《楞严经》第十二套:?8>说三摩中 二十五圣圆通 《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
- 《楞严经》第十三套:?9>道场加行(四种清净明诲)
- 《楞严经》第十一套:说三摩中二十五圣圆通(前二十四圣)?16>
- 如何知道自己应该专修还是圆修
- 《楞严经》第十五套:?23>十习因、六交报、七趣轮回
- 《楞严经》第十四套:?13>(说禅那证位,令住圆定,直趣菩提)
- 《楞严经》第十六套:?52>(五十种阴魔)慧律法师主讲
- 临终神识失控,如何与阿弥陀佛感应道交
- 《楞严经》第十三套:?13>道场加行(四种清净明诲)
- 《楞严经》第十六套:?41>(五十种阴魔)慧律法师主讲
- 《楞严经》第十四套:?13>(说禅那证位,令住圆定,直趣菩提)
- 搜索
-
- 友情链接
-